中华股权协会投资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活动回顾详情

把脉2009“两会”:直面危机,应对挑战

中华创业投资协会于2009年3月26日联合《财经网》推出了一场题为“把脉2009两会:直面危机,应对挑战”的专题研讨会,主要围绕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宏观背景下,如何保持中国经济发展、共同维护金融稳定,并就与会风险投资家和企业高层管理者关心的如何促进企业投、融资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了中华创业投资协会理事/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先生,《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先生,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欧先生以及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投资所原所长、研究员张汉亚先生等经济学家、政府官员和经济界代表出席。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和进一步蔓延的大背景下,与会嘉宾深入解析“两会”传达的重要信息,帮助现场的行业代表把握大局,渡过难关,在危机中寻找和创造机会。沈明高先生结合大量研究数据作出了“如果外部经济继续下滑,中国经济在第二季度不能全面回暖”的判言。而张汉亚教授称自己是“全世界最乐观的人”,他回顾了近两年我国经济的发展形势,并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后劲作出了乐观积极的评估。田溯宁先生也结合自身的体会和经验同与会听众一同展望了人民币基金发展的前景。来自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的王欧先生则建议,中国的PE、VC行业从业人员需要在“寒冬”中思考如何使这个行业成为中国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在现场讨论环节,几位嘉宾还就目前宏观经济的可能性以及应该密切关注的几个指标,国内外投资,LP与GP关系,医改投资,股市板块等多方面进行了深入细致的探讨。


特邀演讲嘉宾: (按姓氏首字母排列)


沈明高《财经》杂志首席经济学家 ;

田溯宁中华创业投资协会理事/中国宽带产业基金 董事长;

王 欧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 研究员;

张汉亚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投资所原所长(正司级)、研究员;


会议议程:

2009年3月26日 星期四

13:30-14:00嘉宾签到

14:00-14:05开幕致辞

14:05-15:45田溯宁、王欧 主题演讲

15:45-16:45沈明高、张汉亚 主题演讲

16:45-17:05现场问答

17:05会议结束


会议记录:

主题:把脉2009“两会”:直面危机,应对挑战

时间:2009年3月26日PM

地点:北京千禧酒店


会议内容:


    主持人:尊敬的各位来宾,CVCA的会员朋友们,以及财经网的嘉宾和各位朋友们,大家下午好。欢迎大家前来参加由中华创业投资协会和财经网共同组织的这样一个专题研讨会。我是中华创业投资协会的总裁“黄芳”。

    首先,我简短介绍一下我们协会的情况。我们是一家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的行业基金组织,成立于2002年,目前已有150多家会员和联席会员,其中大部分以大中华地区为投资的创业投资和私募股权基金的管理公司,累计资金规模超过五千亿美元,我们会员在全球拥有非常长久和丰富的投资经验。协会作为一家非营利组织,我们主要使命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我们致力于推动VC和PE行业在大中华市场的进步和发展,增进人们对VC、PE以及对大中华地区经济乃至全球经济活力的重要性了解,为会员搭建分享、联谊和沟通的平台。在与政府的互动当中我们推动有利于行业的政策发展和制定,同时提高和保持行业的操守和职业道德,为会员提供更多的研究数据以及信心。今天我们很荣幸能够跟财经网这样一家国内主流媒体合作,首先让我们以掌声欢迎欢迎财经副总经理“傅继红”女士讲话。

    傅女士:尊敬的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首先让我代表本次专题研讨会主办方之一财经网对各位的光临表示热烈地欢迎和衷心地感谢。

    过去十年来《财经》杂志始终秉承独立、独家、独道的编辑理念,以权威性、公正性、专业性的新闻原则及时报道,评论影响中国与世界发展进程的重大事件和焦点人物。

    当我们站在下一个十年起点的时候,我们在感念所有的读者对我们的关注与支持的同时,我们也深知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媒体所肩负的责任。于是由财经采编团队向期望一览海内外重大财经新闻的读者提供全方位的、全原创的新闻与分析文章,以客观、专业的视角提供精心策划的热点新闻专题和周末特刊的财经网应运而生了。

    财经网于2008年3月第二次改版升级,从杂志电子版正式扩充为一个真正的每日实时更新的,全原创、高品质、可信赖的财经新闻网站。

    目前除涵盖财经杂志当期间和往期所有文章外,网站日更新文章量已经增加80余篇。我们受众定位是面向中国金融及资本市场的从业者、国家政策的制定者、企业决策和高层管理者、投资理财的关注者、产业与商业事件的参与者,政治经济领域的研究者,以及新闻领域的传播者。我们希望依托财经强势品牌,打造最可信赖的高品质财经资讯平台。

    此次财经网与中华创投协会携手举办专题研讨会,将主要围绕在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的宏观背景下如何保持中国经济发展,共同维护金融稳定,并就与会的风险投资家和企业高层管理者关心得如何促进企业投融资等问题进行深入探讨。

    我们非常荣幸的请到了中国投资协会副会长、国家发改委投资所原所长张汉亚先生,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研究员王欧先生,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先生,以及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先生,相信今天的研讨会使各位有所收获,再次感谢所有来宾。谢谢。

    

    主持人:接下来我们开始我们的论坛环节。首先,我们有请中华创业投资协会理事、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董事长田溯宁先生发言。

    

    田溯宁:我跟大家分享一下这段时间的思考,再谈谈“两会”以后中国的促进内需对我们投资有什么机会。

    这次金融危机对各行各业影响非常之大,对于我们投资行业尤其是前所未有的。第一,作为投资公司来说,投资者与有限合伙人(LP)在投资组合过程当中遇到非常大的问题,在2008年上半年作为基金在中国融资非常容易,那么,到2008年下半年融资变得非常困难。中国宽带产业基金比较荣幸,非常困难地融到第二期基金,在这一过程当中可以看出,金融风暴对于PE影响非常大,而且这个影响还在不断加深。

    第二,被投资的企业也面临很大的问题。过去十几年来都是一路高歌,很多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可能第一次遇到这样非常剧烈的冲击。这种变化对大部分的被投资企业都有非常大的影响。像我们的投资跟电信相关,虽然电信行业是反周期的,但是影响仍然非常大,我们也可以看到,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的年报受增值业务影响非常之大。

    另一方面,对风险投资来说最重要的是退出,但是IPO市场在相当一段时间也变得非常困难。我们从生态环境角度来看,好像从夏天没有经过秋天,一下到了寒冬,而且从资金供给到资金退出,目前看不出很明确的道路,这个冬天要过多长,寒冬会有多久,还看不到前头。这是一个非常现实的环境。在这个时候怎么办?或者应该看到什么?我前一段时间看电视,看到日本新任首相用汉字在写他的理念,他写了一句话我觉得蛮有意思,“冬天养大树”,这是日本的汉语,虽然看起来不是那么通顺,但是很受启发,大树需要冬天来养。

    我们看看风险投资的历史,实际非常短,从70年代开始,目前不到四十年时间,但是创新的历史却非常的长,如果我们从创新的历史来看,有一个规律是可以看到的,至少在20世纪这段时间,往往在很大的经济萧条中同时孕育着新的创新和发明。大家可以注意到1929年经济危机大萧条,从现在来看是20世纪最严重的一次萧条。但是这次萧条之后我们看到影响我们今天生活两大工业的崛起。一个行业是莱特兄弟开始的航空业,当时莱特兄弟没有拿到风险投资,只是在俄亥俄办了一个自行车修理厂,但是他们有梦想、有勇气,因此在航空业发明过程当中费的损失不仅仅是简单的投资损失,是用生命付出的。飞机在发明之前由于试飞,死了将近2000多人,正是由于这些先辈的创业精神和勇气,这种创业并不是简单的给投资人带来回报,这种想象力,这样一种创新精神,实际上是人类的一种非常伟大的精神。而且正是靠这种精神,使我们能够度过危机,在危机的过程中能够不断成长。另外一个信息时代的鼻祖就是半导体。今天所有的IT革命起源于那个时候,大量的收音机开始普及,晶体管技术开始发展。

    我们看1929年的危机,有各种各样的启发,经济学家可以探讨出经济学上的各种各样的因素,政治学家可以看到政府有很多的新政,但是我觉得作为一个企业家和创业者,我们看到的应当是使我们摆脱危机,或者在危机中孕育出来的东西,是一种真正的企业家精神,我们经常讲信心重要,但是信心来源于什么地方,信心不是来源于口号,而是来源于一种信念,来源于一种你对未来的想象力,为这个想象力有你的付出。

    在越战之后的70年代,全球的经济面临空前的挑战,当时美元开始脱离金本位,整个西方二战以后金融体系发生的重要的改变。但是70年代以后个人计算机工业开始了,给我们带来了过去30年的繁荣。在危机的时候,在硅谷有像斯蒂夫·乔布斯这样的企业家,还有更多的企业家在如何使信息不会被IBM主机所垄断,而是每个人都可以进行储存和处理。如果说莱特兄弟那个时候金融投资者没有起到作用,那么到苹果公司诞生的时候,第二次金融危机过程中,投资者和企业家形成了非常好的结合。这种结合的结果使创业的速度不断加快,使整个个人计算机的普及比起收音机、电视机而前所未有的加快普及。

    过去30年的很多创造,包括今天我们看到互联网、无线通讯,像手机这种我们离不开的技术,都是由于70年代那场危机过程中一些真正的企业家、发明家和金融家的结合,创造了这样的繁荣。虽然我们今天看起来一片漆黑,但是如果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是人类发明历史上的一种必然。今天看世界经济都是有波动,不知道要多长时间,作为投资者好,或者作为创业者,不知道怎么样能够度过这个冬天的时候,但我们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这个时候正是孕育更伟大的思想,更伟大的创造,更坚韧的精神的时候。而这个时候做的事情,勇气、信念和坚持比任何时候都更重要。

    在2007年、2008年投资实践过程当中,无论中国宽带产业基金还是很多PE、VC行业的从业者都面临着一种不确定的真实。是不是一个企业家能够写很好的商业计划,能够说所有动听的语言,这样商业模式就会诞生,一个企业就会诞生,如果这样的话,创业就比较容易,而且成功、财富也相对容易。这个问题在今天让我们付出了非常多的代价,所有人认为财富的创造过程、企业的创造过程是一个很简单的过程的时候,人们贪婪程度就会越来越大,而作为投资者由于一种短期心理状态,很难进行长期创造和容忍创业家的失败。

    我前一段时间看爱迪生的传记,慢慢知道爱迪生的发明中JP摩根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他那个时候已经是一个很优秀的发明家,但是人家不愿意用电灯泡,而且不知道电灯泡到底能不能成为生活中的一部分。最早使用电灯泡的是JP摩根,这个人不仅仅是金融家,也对新技术非常感兴趣,他说在圣诞节的时候,把你的电灯泡安到我家里来,我请纽约各界名流来,让他们看美国新一代的发明家有震撼人心的发明,能够给人类带来光明。所以我觉得发明、创新,是使我们走出低谷,让经济繁荣最根本的动力。而这样一个过程中需要最优秀的企业家和有信念的投资者共同努力。

    那么,“两会”之后,或者具体来讲我们做投资比较热的PE和人民币基金到底有什么机会,又应该如何把握呢?

    从2008年起,直接投资就在不断推动,行业里也非常真诚地欢迎。最早诞生的天津的渤海基金是200亿人民币的基金,到发改委批准的基金应该已有11支。现在大家都认识到,人民币基金有一个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所谓的合格投资人还是没有很好的界定清楚。做直接投资的PE、VC在西方主要是保险公司、退休基金、大型企业以及一些基金会。但是中国的投资者所谓成熟的长期投资者,目前能够投资所谓人民币基金的,主要来源是社保。但是社保的基金数量并不是很大。从事这一行业的人都认为,中国要把投资人市场做起来,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应该让保险公司、尤其中国的银行成为合格的投资者,这样才能培养中国的成熟的LP市场。

    目前,整个工作各个协会、发改委、财政金融司还在不断地制定规则过程中,行业内部已经征求几次意见,关于促进股权投资的管理办法,国务院文件应该会发下来。这个文件发下来之后,我相信比较规范的人民币基金或者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风险投资基金会很快发展起来。

    另外,随着促进内需的措施的实施,我们也看到一个趋势,就是省和市一级地方政府越来越觉得政府直接把钱投到项目里面的效率是有限的。很多中小企业风险比较大,需要投资者有一定扛风险的能力,而这在传统的计划经济政府范围里难以获得有效的支持。所以现在很多地方政府,无论从促进内需角度还是促进就业角度来说,开始认识引导基金是非常好的一种方法,通过引导基金促进本地区投资者、PE、VC能够在本地聚集,是促进当地繁荣的一个好手段。所以,现在各个地方都在建立引导基金,发改委、商务部发了有关促进引导基金的文件,尤其在“两会”之后,地方发了债以后,我觉得有一部分资源会在这方面做起来。天津、江苏、重庆,北京等地正在尝试,地方引导基金已经变成扩大内需、保增长、保就业非常重要的方法。很多同业基金都在积极参与。

    从目前来讲,对人民币基金的规模来看有各种各样的统计方法,但我了解大部分比较成熟的基金都开始了有了人民币基金的分支,像无论是红杉、北极光、中信资本,包括我们都开始设立了人民币基金,在天津、上海、北京三个城市,合伙人法的实施细则更加完备一些,随着整个法规的形成,以及合格的投资人的建立,以及各个地方政府的促进我们应该会迎来一个人民币基金发展的时机。

    所有的投资基金都是一种特定社会形式下的一个产物,这是从业者下一步值得关注的地方。什么样的利益分配机制比较符合中国的情况,是不是完全照搬华尔街分配方式才适合中国的基金发展,这块还需要待定探讨的问题。

    寒冬虽然来了,但是寒冬可以养大树,可以孕育最优秀的企业,可以产生最好的投资者。人民币基金、股权投资、引导基金,是下一步发展非常重要的趋势,这正是验证西方不亮东方亮的时刻。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田总的分享。稍后我们会再请田总上来我们有一个Q&A的环节。

    下面有请中国证监会研究中心的王欧先生,请王欧先生从政策制定的角度和我们分享一下对业内的看法。

    

    王欧:刚才听了田总的讲话很有启发,大家知道我们作为证监会是金融市场中间的一部分资本市场的监管者,今天我从监管者的角度谈一下对VC、PE行业的一些个人看法。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只是我们直接的监督对象,但是无论如何,由于这个行业的退出大部分都与我们监管的行业相关,所以我们关注比较多。今天我想利用20分钟谈一下我个人的看法。

    我谈三个问题:第一,行业过去几年发展的一些看法。正如田总刚才所说,过去两年多我们这个行业在国内处于炎热的夏天,此前的十年左右时间,对于人民币基金来说属于严冬。由于经济发展周期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无论是境内的基金还是境外基金好像同时进入了调整期。从整个行业来讲,我们十几年当中经历了冬天到夏天、夏天到冬天这样泾渭分明的变化,中间确实缺少过渡,没有春天或者秋天,给人感觉是冷暖两重天。过去两年多时间里,准确讲05年下半年,A股市场开始所谓突破性的发展,国内的VC和PE行业随之出现了超常规的发展,大量的资金涌入到这个市场,通过IPO的方式实现高额的回报,田总刚才也说这不是常态,显然被证明也不是常态,理论上也不应该是常态。

    但是怎么看过去两三年的发展以及去年下半年以来全球这个行业碰到的严冬的现象,我非常同意田总的观点“冬天养大树”。总的来说,中国VC、PE行业过去十几年发展的宏观背景依托是中国经济的发展,无论是做小红筹的模式,做海外上市,还是做境内的所谓人民币基金,离开这个大背景无从谈起。尤其是当前几年A股市场发展相对不太顺利的时候,很多企业选择到海外上市,主要的依托是中国概念,离开了中国概念,我想整个行业都无从立足,所以离开行业大背景谈这个行业显然不恰当。

    这个过程中,随着经济的发展私募股权投资行业也表现为起起伏伏,尤其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我们行业出现了一个转折性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分几个方面,一是资金来源从单纯的境外变到境外、境内并重,而且境内比例逐渐增加。另外境内IPO上市逐渐增多,尤其是07年境内上市与境外上市不相上下。这种模式的改变有多方面的因素,一方面由于国内资本市场的发展确实给境内IPO退出提供了非常好的通道。另一方面也与中国政府有意识的政策制定有关。这种情况下无论喜欢也好不喜欢也好,这个行业的生态环境确实发生了方向性的改变,越来越多从业人员开始关注境内的A股市场以及与A股市场相关的PE、VC的盈利模式问题,过去一两年中对A股市场给PE、VC带来的盈利模式是什么有非常大的讨论。

    目前碰到的问题也与这些讨论有关,IPO的退出问题、合伙人开户问题、税收问题、创业板退出通道等等,在座的从业人员都关心这些问题,这些问题都现实存在。但是还是要回到最原始的问题,我们行业发展到现在面临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技术问题是重要,技术问题并不最终决定行业的成败。

    这就带出了我想讲的第二个问题,PE、VC的行业发展与中国经济到底应该是什么关系。这个行业过去两年发展很快,大量资金和人员进入这个行业,尤其是大量没有投资经验、没有从业背景的人都开始自称做PE、VC的投资家了。

    从另一个角度来讲,越来越多企业被这些投资机构所投资,然后报到了监管机关,但事实上无法区分这些企业在上市之前,投资家进去以后到底创造了什么价值,除了给一笔钱以外。我看到了很多与之相关的问题。传统的理论认为VC、PE的立命之本是为企业创造价值,你给的绝不简简单单就是那些钱。这个行业在国外经过了多半个世纪的发展,逐渐摸索出了创造价值的盈利模式,它的盈利模式是基于对于企业、对于经济发展的贡献。举美国为例,美国VC、PE的发展时间大致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那时候基本上都是一些比较有钱的人做这个业务,并没有大量的银行、保险来投资,这个行业是非常小的。它是怎么发展起来的?不是靠税收优惠,最早是没有任何税收优惠的。是靠投资一些别人还没有发现的有潜力的小企业,比如说英特尔、微软、苹果。人们突然发现,这些企业成长为参天大树以后,早年的时候当它在一个普通住家里的车库里成为公司的时候,给他钱的人是所谓的“风险投资家”,这个行业才由此进入人们的视野。当这个行业对经济的价值、对企业发展的价值被社会公认以后才有这个行业的大发展。

    后来随着行业的发展,美国风投企业开始获得明显的税收优惠,这个税收优惠最近引起了很大的争论。我们看美国当年怎么拿到的税收优惠,也是早期的从业人员通过自身投资的企业成长为对经济举足轻重的参天大树这一事实,再加上游说国会以及公众,告诉他们,这个行业对美国的高新技术有巨大的推动作用,甚至是核心环节之一,产生的结果是对实体经济、对美国普通百姓有切实价值的。这时候美国政府、美国国会才接受了他的价值观,给了相应的扶持政策,税收优惠是之一。美国近二三十年,经济从传统的制造业向高科技行业转化当中的重要推手是风险投资家们。所以这个行业在美国、在西方与他们本国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是紧密连接的。因此这个行业借着这种经济发展大潮自己也得以发展起来。这是这个行业发展的大背景。到今天它们已经很成熟,有一套完整的体制。很多有海外经验的从业人员回来,包括有一些主要从教室里书本上得到知识的回来说,你看美国、英国现在怎么样,中国还怎么样,中间有巨大的差别,我们应该怎么样。反过来我们要问,美国这个行业走到今天,一步一步非常坚实,我们这个行业在中国经济发展的过去十年,你跟主旋律有什么样的契合?我们经济发展到今天,哪个主要行业是这个行业推进来的?今天这个行业首要的问题不是技术问题,这个行业的首要问题是如何摆正自己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问题。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在目前的环境下奢求政府给予这个行业很多优惠政策是不切实际的。

    从我们接触到上市公司,拟上市公司的上市来看,大量企业号称做风险投资,无论叫什么名字,投资公司也好,这个那个也好,最后结果投资行为大同小异,而且实际上很难区分有这种投资企业和没有这种投资企业所投的公司在质量上有什么区别,在潜力上有什么区别。当然也不能否认一些企业比如“金风科技”,在其成长过程中风投还是起了比较大的作用。现在一些投资企业进入拟上市公司后,很难说给企业带来什么实际价值。 

    现在冬天来了,拿钱不容易了,大量做短线的钱撤走了,很多那时候希望快进快出的钱走掉了,这时候一方面行业陷入了相对低潮的情况,另一方面也给真正能留下来坚守阵地真正的精英们创造了一个机会,使你跟过去两年鱼龙混杂、叶公好龙的这些人能够区分开来了,所以同意田总说的“冬天有大树”,这个大树是要在冬天培育起来的,如果这个行业变成任何一个人只要拿钱就能做,那这个行业是没什么发展前途的。

    我们这个行业面临的问题在过去两年中和未来两年中都不是技术问题,而是面临和宏观经济和中国经济发展相结合的问题,中国经济目前的热点是什么?什么时候这个行业推动的企业能够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当然影响的因素很多,不单单是我们行业从业人员能决定,但是我们行业人员本身的意愿、行为、素质也是这种商业模式的重要决定因素,这个问题解决了很多细节问题迎刃而解,这个问题不解决,很多细节问题你会发现解决了这个,另外一个出来了,核心问题是刚才说的问题,我们行业要发展要壮大必须解决和经济发展的关系问题。 

    最后说一下监管问题。这个行业本来是非常市场化的行业,但是中国有中国的特色,目前这个行业有很多争论,我个人始终认为这个行业应该是充分市场化的行业,未来这个行业怎么样能够更好地发展,还需要所有参与者,无论是从业人员、监管人员还是企业家们一块儿来摸索。我也相信我们这个行业在中国必然会走出自己的一片天来。谢谢大家。

    

    主持人:谢谢王欧先生,有请田总,我们有一个短暂的Q&A环节,请财经网的陈慧颖女士主持。

    陈慧颖:感谢两位嘉宾做的精彩演讲,我在下面总结了一下,觉得两位讲的有一个共同点,就是你要发现这个行业在经济、技术、社会发展中的位置,要和整个大趋势结合在一起。当然是依托于整个中国宏观经济形势非常好的大故事,你肯定要从中寻找自己的发展机会,但是不简简单单是依托这个趋势,跟着这个潮流走,你在这个潮流中能做什么。这也是我们这次论坛希望能给大家带来的东西,在组织会议之前我也做了一些功课,一些PV和VC界的朋友说如果想问问题简单就问经济到底怎么样,我们“保8”能不能实现。如果想问VCPE的心里话,第一创业板什么时候出来,第二税收优惠到底能不能落实,第三开户的问题能不能解决。刚才两位嘉宾不同程度上已经回答了这些问题。我们希望能够在这个会上给大家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可能很多的问题不是在我们一次次的内部研讨会上可以解决的,但是这些会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新的思路,让大家用比较发散的、超前的、长远的眼光看自己的投资事业的发展。

    下面我根据两位嘉宾发言的一些内容提一些问题,做一些交流,也就是抛砖引玉,最后我们会把话筒交给参会的朋友,大家如果有问题可以提问。

    第一个问题,请问田总,之前看到您在财经网上发表了一篇文章,讲中国要不要买美国的国债,我们不应该只想债的问题,美国有很多东西可买,你可以买股,可以通过参股企业买技术,很多方面都可以做。另一方面,现在我们看到FDI投资有一些收缩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PEVC参股的企业或者PEVC本身是不是拓宽视野,寻找一些投资机会或者帮助企业成长的机会。请结合我们的经济发展大趋势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田溯宁:这只是自己的一个思考也是自己过去工作中的实践,我过去一直从事电信行业,最早做软件,电信行业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一方面我们国家是世界上最大的电信市场,另一方面电信的很多技术还是靠国外的,诺基亚是典型的例子,早期诺基亚进入中国之前,还是世界上不被人关注的电信公司,进入中国之后很快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信企业——手机,而且中国成为最大的市场。我们为什么不能在它进入中国之前买它一部分股份作为它进入中国市场的交换条件,那时候股价也很低,甚至可以用所谓的交换的方法,当时和吴基传部长建议过,现在想这种思路比较天真,当时邮电部没有这种机制,同时操作起来很困难。我从产业到投资行业,我们国家现代化绕不开两个关键问题,一是全球的资源,一是全球的技术,怎么样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以前谈以市场环技术,大部分看来是一些合资公司,诺基亚在中国大部分都是组装厂。我从事投资行业以后在考虑,能不能用股权的方法,我们了解中国,有各种各样的行业联系,比国外公司更了解怎么样在中国市场营销,贴近中国文化。所以,我一直在考虑,包括基金,能够投资一些西方公司的股权,投资完股权以后作为少数的关键股东,然后帮助这个企业在中国组建合资公司发展。这样市场起来以后,我也成为股权增值的一部分。成为它的董事会成员是能够影响它的战略决策的,能够要求把它的研发中心往中国走。市场换技术比较难,但是市场换股权是一个新的办法。最近两年我参加了一些实践,我参加了万事达的董事会,参加了其他公司的董事会,看看通过股权参加董事会能否影响公司战略制度,能不能从股东利益角度来讲,对中国更加的了解,从中国国家利益角度来讲,真正把国家市场的发展和股权增值连在一起,能够使我们真正获得核心技术,可能一步做不到完全控股,但是PE和VC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我们投入一部分股份,成为它的关键股东,影响它在中国的发展策略,有一定的发言权。在这样的思路下,正好时下全球的资产股权非常之低,我们是不是可以进行一部分投资。

    在科技领域特别多,从我做亚信那天起就知道离不开SUN,互联网所有的服务器都是SUN,SUN公司的股价从80多块跌到1块多,我参加一个公司的董事,KKR就买了一部分SUN的股份,我在想中国银行,电信银行,大量的依赖SUN的工作站,我在想我们是否应该投资它呢?前两天我们看到IBM已经在进行收购。这种例子在这个行业里非常多。这种想法提出来,但是实践起来比较困难,需要慢慢做。让政府慢慢了解,政府一个机构完全做这件事儿也比较困难,因为它需要决策、需要风险控制,需要大量的行业知识,但是这种思路可以指导一些中国的PE公司,我们和中国企业连在一起,能够在这个机会参股一些核心技术,过去很多高科技公司高不可及,但是今天环境变了,变化的环境中我们如果有明确的策略,中国的现代化需要全球的技术,那这个领域我们可以认为是改革开放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会。过去我们就是“七通一平”迎接外资,现在我们引你之前,先成为你的小一部分。

    陈慧颖:谢谢田总。他的背景包括他所看到的行业,可能跟在座每一位不一定相同,或者是他考虑的这些问题和大家涉及到的并不一定完全一样,但是思路还是有的。比如有一些企业需要的是一部分的核心技术,现在提供核心技术的公司现在怎么样了,可能是一家国外公司,现在说不定也是很好的投资公司。

    下面,请问王欧先生,你刚才的发言启发了我,看到现在整个美国所谓的所谓投资基金都有去杠杆化的过程,整个状态不是很好。另一方面,风险投资很长时间没有出现非常好的投资企业了,所以很多人讲未来一段时间风险投资的希望或者风险投资的非常大的市场在中国。同时我们发现比如说当时百仕通、黑石上市的问题,它的税收问题就已经发现了,你根本没有做什么增值服务,只不过通过杠杆收购就把利润做的非常大,又交非常少的税。如果不能和经济趋势很紧的绑在一起的时候,曾经赋予他的权利或者优惠就要收走了。那您给我们一些什么建议,现在哪些方向是可以思考、可以做的,把自己和经济更紧密的连在一起。

    王欧:行业角度来讲,最好不希求所有条件都百分之百再来做这个业务,在任何一个国家来说都是达不到的。但是现实总是最有用的,比如刚才说的技术问题,在中国经济环境之内,假如你投的企业真有信心,多拿一年两年又有什么问题。我们的意思是在中国现有情况下其实不是不能做,只是相对难一点儿,现在不是最理想的状态。如果有一些基金能够做的更完善一点,对企业看的更准一点,对经济命脉摸的更准一点,你能够推出一个、两个、三个企业,这些企业在你的培养能发挥更重要的作用,这时候行业作用就出来了,我们这些人替行业说话就理直气壮了,而不是没有证明你的价值之前就要成熟市场现成的东西。实际上这个行业里有一些做的比较早,真正立志于做这个行业,现在跟我们合作的很好,包括投一些国内的企业,也抱着长期投资的状态。这个行业是以退出为导向的,所以你的退出点的情况决定了你的商业模式。为什么当初做小红筹的比较多,因为做这个行业的人熟悉境外市场,熟悉纳斯达克,你知道人家要什么,你知道LSE需求什么样的公司,你就按照他的要求做。现在A股也一样,A股有自己的特点,现在不是最满意的情况下,能否找到适合我们需求,适合中国经济需求的企业推出来,这可能比你做国外的模式要难一点,但是能不能通过现有的条件做出一些东西来,无论什么样,不要希求于明天推出中国的微软,但是能不能推出一个企业,通过你的基金投资,能让我们看到有职业投资家和没有就不一样,能让我们看到你这个企业上市以后,你有信心再待两天,而不是你怕这两年股价掉的没有底儿了你亏了。如果是这样的企业,我们是不欢迎的,有你、没你都是一样的,如果这句话倒过来说,如果和中国经济相契合这是做出来的过程,就靠所有的投资家们投每一单的时候多想一点儿,你要想到现在的条件可能不是最好的,原来半年赚百分之二百,如果你能够接受现实,在现有条件下逐渐来做,我相信随着越来越人进入这个行业,你会发现这个过程中你的经营环境、配套条件会越来越好。应该是你做的过程中证明给所有人这个行业是非常有价值的,这时候不用你要求,所有人都会倒过来说怎么鼓励这个行业的发展,我想这是一个方法论的问题。

    

    提问:王欧先生,您和企业比较语重心长的说现实是这样的,不是特别满意的情况下,你们的着重点是什么。但是从一个政府的机构角度,从一个监管者角度来说,其实重点是不是在这儿。但是我们从投资的角度来讲,经济让现在情况更满意,应该朝着这个方向努力。比如投资人用了四五年在中国作了很多事情,跟主旋律没有特别大的关系。但是问题是我想跟主旋律贴都贴不上,这是一方面。

    另外,整个互联网近十年、八年都是国外PEVC帮助成长,这是我个人的想法。你怎么想象没有这些投融和公司,就一个人民网,倒是主旋律了,但这是我们的生活吗?我觉得有很多值得商榷的地方。另外,你说被投资的企业从监管者的角度你说你给他带来什么价值,这根本不是政府着重的事儿,你没有标准来判断。另外退出,作为投资人我就看投资的价值和退出的价值。

    王欧:第一,纠缠过去没有意义,我说面向未来,你说过去三年这个环境是不成熟的,但是环境比过去好了,如果你现在抱着这个态度,那你等环境更好的再做。第二,如何看待VCPE的价值,你说的恰恰反了,并不是我们要限制这个行业,我们对所有投资机构都一样,无论是否是自称VCPE,反而是一些自称VCPE人希望我们给他税收优惠,我们现在有一个锁定一年,要求有的从进入期锁定三年,有的锁定一年,这是所有人,如果你是所有人中的一部分,你就按所有人来。第三,算账的问题,所有人都算账,还是那句话,你认为你跟别人没有区别的时候是不能要特殊优惠政策的,恰恰这个行业要特殊优惠政策所以才引发了这么多的问题。国家凭什么给你税收优惠政策?这才是这个行业碰到的问题,一方面要各种各样的优惠政策,另一方面你又说我就是赚钱的,我对经济没有义务,如果行业就是这个态度,我们就要跟着行业齐步走,证监会做很多的改革,但是没有一项是针对VCPE的,如果你接受这个现实就没问题,这是宏观上讲。

    

    

    提问:田总,非常荣幸今天现场看到你,多年前我听说过你的大名,我原来的CEO叫彭查理,他一次会议上听过你的大名,他讲过他的一段经历,当时你跟彭查理说让他回国跟你一起做网通,但是他错过了这个机会。我现在和几个朋友正在做一个项目,已经做了半年多了,是“互动数字化的效果图”。我的问题是我们在创业过程中包括找资金,现在需要两千万的资金,但是找资金的过程非常困难,总和很多投资人讲我们的项目遇到这样的瓶颈,投资人讲你这个项目好在哪里,你先接一个项目,我确保安全才投资,这就回到了鸡生蛋和蛋生鸡的过程,可是我们没有鸡怎么生蛋呢,我们受到了很多挫折和内心的煎熬。面对有创业激情的年轻人,你给我们一些什么样好的建议,避免我们走很多弯路。

    田溯宁:一是坚持特别重要。因为创业过程确实是一个煎熬过程,无论是找投资还是找项目。第二,如何少走一些弯路,现在有一些创业的包括怎么融资的书籍或者找已经融资的朋友听听他们的建议。一般早期项目都是天使投资者,天使投资者要么是你朋友,要么是你亲戚,要么是特别好的一个人像天使一样,现在你找机构投资者确实比较困难。第一要坚持,信心确实很重要,有时候没有信心,为了坚持也要有信心,既然走向创业道路这个过程是必然的。如果能少走弯路,先看看书,看看这个环境,找找能够在早期的时候哪怕给你一分钱、一点钱的人,你用这个钱能够做出一些事情来,能够有一个简单的模式,这条道路能好一些。    

    提问:田总你刚才提到现在的融资环境有些变化,我想问的是在国内投资人和国外投资人之间,他们都是不积极,还是他们有所区别?第二,很多国内基金在管理方面,都会在这其中做一些限制,您在日常工作中怎么处理这个问题的?

    田溯宁:国外投资人和国内投资人像一个火星、一个木星,他的要求和方法都不一样。简单来讲国外投资人更成熟一些,但是不能这样简单来看。毕竟国内投资是一个全新的领域,但是学习能力确实是非常强的,但是最重要不一样的问题,从一个正面和负面角度,中国投资者对中国投资环境、对项目本身的质量更加容易沟通和了解,西方投资者因为距离比较远更关心所谓的法律结构、报告制度、风险控制制度,但对中国比较变化的环境过程中,尤其会经常遇到所谓的利益冲突问题,是不是很严格的按法律文件走所有的过程呢,你会发现交流成本非常之高,但好处是他知道自己的角色,也知道这样的投资是有风险的,同时需要相对长的时间才能完成风险到回报的过程。

    最后一个问题,人民币基金大部分LP都希望变成GP的一部分,我刚才讲这个问题我也在思考,究竟这个问题是投资者不成熟,早期阶段希望参与投资管理工作进行控制的一种倾向,随着时间的发展,随着中国合格投资者越来越庞大,他对自己扮演的角色越来越了解,阶段性的改变,变成了全世界的LP都是一样的心态还是比较重要的中国特点,我为什么没有很快下结论呢?是时间问题,我一直认为中国环境中,GP对LP如果那么长的距离是有一定困难。第二我一直觉得投资管理公司收2%的费用,在中国的文化环境中还是高的,所以GP跟他分享一部分,也是一种公平或者大家来平衡的因素。一个LP投资你两亿美元,很多人都在想,中国人的心态是这样,你什么也没有干,给你两千万的人民币收入。就像国外很习惯投资银行和咨询公司一样,我自己做企业,我当初怎么也想不明白,为什么咨询公司跟我谈几天话,我就要付几十万,但是投行我可以接受,所以中国的这种分配不知道将来是不是变成20或者1.5或者1的方法,我总觉得在形成过程当中会有一种平衡,所以这个问题还太早,我们可以共同探讨。

    非常抱歉,因为要到外地出差,要赶飞机,大家有问题可以给我写邮件,不能保证每个问题都能回答,但是有需要的话至少可以和大家继续交流,我的邮件是tiansn#cvc-captal.com(需核对)。

    

    主持人:上半场我们听了行业内以及政府的观点和声音,给我们协会也提出了更多的挑战,我们需要做更多积极的工作为行业和政府进行沟通。接下来有请财经首席经济学家沈明高教授,为我们从宏观经济进行更多的分析,有请沈教授。

    沈明高:各位来宾,大家下午好!很高兴有这个机会来跟大家讨论一下宏观经济。刚才听了田总和王欧研究员讨论,当然是关于VCPE讨论,我不是特别懂。刚才有一些启发,我们VCPE在中国未来发展当中起到什么作用。这次危机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机会,中国的很多企业从诞生到现在没有什么大的波折,没有经过一个大的波折总重要的坏处是什么呢?是这些人不太相信别人的东西,也就是说,一个企业创业到现在,我过去的经验都非常的成功,我的经验代表我的成功,我没有必要听别人的、去咨询别人,或者去跟别人合作。但是我觉得这次危机可能会改变这样的看法,一方面,我们的很多企业的从业人员会对宏观经济更加关心,另一方面,这些实业投资者对咨询可能带来额外的附加值的投资更加感兴趣。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我觉得这次危机不见得是一个坏事,如果在危机当中能够抓住机会的话,未来发展的条件可能在危机之前更好。

    我简单花20分钟时间讨论一下宏观经济的看法,问题比较复杂,我想把我主要的观点介绍一下。

    在目前的情况下,短期的风险确实很大,特别是国外经济短期之内还在动荡,什么时候见底,现在还不是很清楚。中国的经济大家都认为是前低后高,但是前有多低,后有多高也不是很清楚,如果后高不是很高的话对今年经济有很大的影响。第三,我们讲讲未来投资方向是什么方向。

    我这里有很多别的机构做的预测,我想不一一仔细过。我们知道世界银行也好、国家货币基金组织也好都作了很多预测,但是他得到预测在过去三个月到四个月之内都调整了好几次,都是向下调整。国家货币组织对于2009年预测在1月份调整了三次,下降的幅度很大。所以这些预测不用太在意,但是也不能不在意。预测本身是根据经济形势变化,根据各个政府的政策变化调整,关键是理解预测背后的原因。我这里想跟大家看一张图,这是英国伦敦大学的预测,这个预测是今年09年全球经济还是接近于零的增长,这是一个比较悲观的预测。目前很多预测,包括国家货币基金组织的预测,包括今年全球增长5%,明年可能是3%,我怀疑过一两个月他们还会调整,但是不同的路径有不同的看法。对中国的看法甚至认为明年中国的经济会比今年更差,主要的原因就是说他们认为中国的红颜色这条线,就是明年的中国2010年GDP增长只有0.4%,这是我目前看到的最悲观的预测,明年预测有中国增长。当然可以看到在这里列到的印度、南非、巴西都是很好,而且呈一个鸟展开翅膀飞翔的形势,如果这样预测的话也不好,说不定明年投资机会是最好的。

    (见图)关于全球的预测,同样是这个机构,但是它对于中国明年的预测不是很乐观,但是对于中国前景预测非常乐观。中国蓝颜色这条线,用不了几年大概2015年之前中国就可能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这是从长期来讲,关于中国的预测都非常的乐观,这代表我们的机会很多。同时,像印度到2020年只有中国的1/3,美国和欧洲唯一发展主体就是中国。这是我们大家愿意看到的远景,如果说这个预测成真的话,我们在座的PE和VC的话都可能成为世界级的PE和VC。所以这里机会还是非常诱人的。

    我们自己有一个判断,美国经济到底在什么时候见底、复苏。这张图可以帮助我们作为一个判断。我们去年年底的时候,财经年会时我问了六个专家,我问他们美国经济3年之内或者3年以上到底哪一种复苏可能性更大。大部分的专家还是说3年之内可以复苏。这当然是有一种主观的判断。这张图反映的是美国个人消费和美国失业率之间的关系,这个关系在很大程度上验证了美国经济的复苏过程,要看最宽影子的部分,这是七十年代末石油危机时期,美国的消费环比下降10%左右。带来的一个后果就是失业率上升,一直到1982年初美国的失业率上升到10%以上,这个危机大概持续两年时间。我们一般认为石油率高一些,失业率就下降了,在美国的经过是基本上反过来,经济放慢或者消费放慢,是失业率上升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其中美国的消费占GDP的比重高达70%。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如果消费放慢,很多的经济活动都放慢,失业率自然上升。从消费开始下降到石油率到顶峰,这段时间几乎是调整复苏的时间。后来还有比较小的时期,90年代初消费下降比较少,失业率反弹,持续时间比较短,不到一年时间。

    图中右侧是目前美国个人消费环比下降不到5%,会不会继续下去?我觉得这就决定了美国这次复苏需要多长时间的问题。如果说我们看到今年一季度或者二季度美国的消费环比下降接近10%,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美国的失业率肯定会超过10%,而且需要的持续时间可能是两年或者更长的时间。我觉得在一定程度上美国的消费波动可以旁观我们判断这次危机能够持续多长时间。我个人的看法,美国今年下半年经济见底稳定情况是有,如果一二季度消费不出现大幅度的滑坡,二三季度开始最坏的时期已经过去了。在这样情况下,什么时候复苏也是一个问题,从长远来讲不会是L型,应该是一个U型,只是说这个U有的多宽。

    美国的上一次复苏,就是石油危机是二战以后最大的一次调整。那次的复苏是一个W型,这一次的复苏会不会是达到型,我觉得可能性非常大。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到目前为止美国政府救经济的措施还是重在降低个人的杠杆率和降低企业的杠杆率,但是降低刚架率的代价是政府降低为代价,但是总体上并没有消除。在这个背景下,消费可能会平稳下来,但是还会面临第二次考验。有一个专家说的比较好,在目前这样一次大的危机下,如果美国人没有因此为它付出代价的话,这次危机就不算过去。目前为止政府花了很大的力气在救助,目的就是降低痛苦,但是降低痛苦并不是说没有痛苦。总体来讲,这次的危机是由于经济不平衡引起的,美国的过度消费和过低的储蓄率导致了这次危机,但是美国是处在解决危机不信任的阶段,主要原因就是如果美国解决不平衡的运用,美国必须减少消费增加储蓄。减少消费本身是一个顺受期,就是说越想调整不平衡,越要减少平衡,复苏越慢,所以美国属于运气不好的时期。中国反过来处在一个比较好的一段,中国现在要降低储蓄,增加消费。我们降低消费越多,增加消费越多中国的经济越稳定,中国经济增长可能越快,我们现在的问题就是政府还没有往这个方向努力。

    中国现在目前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需求不足的问题,我现在觉得中国制造业在某种程度上面对危机,这个危机就是需求的危机。你可以看到中国贸易和美国的相关性很大,图中红颜色是中国的出口增长,蓝颜色是美国的进口增长,都是总的概念,而不是中国和美国之间的贸易。美国经济增长大块增长比较快的时候中国出口增长就比较快,美国现在进口增长大幅度滑坡的时候,中国的出口增长也很难继续保持一个比较快的增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中国和美国之间是没有脱钩,而且这个“钩”是非常明确的。我们看到中国2月份外贸顺差大幅度下降,现在有认为2月份外贸顺差的下降是季节性因素引起的,但是如果我把美国外贸逆差放在这个图上,你会发现美国的外贸逆差也在缩小。现在几乎无一例外的所有顺差国的顺差在缩小,所有逆差国的逆差在缩短,这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去杠杆化的趋势,如果美国外贸逆差继续缩小的话,中国的外贸缩小就不可能增长。现在有一点担心,可能中国出现外贸逆差,如果这个趋势持续下去的话,表明中国的外需几乎就枯竭了。那么即使经济危机见底,即使经济开始复苏,中国的原来面临外需的状况不可能再回来。这是我们中国制造业必须认真面对的一个结果。

    出口需求对于我们目前的国内生产已经造成非常大的影响,而且中国经济从去年下半年到现在大幅度下滑,当然也有国内的因素,比如房地产因素,当然更多的是外需放慢有关。不管是重工业还是轻工业都大幅度的下滑,特别是重工业下滑速度快于轻工业,因为中国对新兴市场的出口大幅度下滑。中国终端制造业出口都是面对新兴市场,比如台湾1月份工业生产下滑40%,新加坡30%,韩国、马来西亚都在20%以上,二三月份会不会保持继续下降的趋势,现在还不太清楚。红颜色是用电量的情况,几乎是工业生产的一个同步下降的指标,这也表明我们国外的需求不足,已经影响国内的生产。

    当然我们知道的是中国经济面也有一些好消息,现在大家更多的是关心经济面是不是回暖,我们现在看到的回暖最多的是宏观层面,宏观层面的回暖就是货币增长大幅度加速,信贷增长再加上投资的增长。当然也有数据表明用电量开始有所回暖,现在公布的采购基尼指数也比原来有好转。这些都是所谓的经济回暖的一些好的指标。但是,我们要知道中国的信贷增长并不一定很快就会导致经济复苏,这里有一条线,蓝颜色的线是贷款增长,绿颜色线是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都考虑到物价因素了。当贷款增长投资增长马上加速,但是工业增加值并没有马上增加,这两个之间有一个滞后期。主要的原因当投资增加的时候,投资增值传递到制造业变成它的需求然后变成它的投资,这个时间大概要3-6个月的时间。另外这张图可以告诉我们,投资贷款增长和工业增加值增长有一个时间差。我们很可能看到一个结果一季度投资增长非常快,但是工业增加值可能创一个比较低的水平,第一季度只有3.8%,第一季度就可能5%左右,GDP增长可能低于去年的四季度。这是所谓一季度的低,二季度会不会更低呢?这取决于消费的问题。我们现在看到的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长还是比较快,一二月份15%左右,但是我们看到今年春节的消费上面这条线显示,今年春节7天消费比去年同期下降10多个百分点,我们可以预期整个一季度的社会消费品的增长是要慢于去年。如果外需不足,国内的内需也同样不足的话,中国的制造业面临的产能过剩的问题不会减轻反而会恶化。这是我们现在担心的一个问题。

    今年1、2月份工业生产在下降,消费需求也在下降,还没有见底的迹象。我们现在需要一些领先指标来判断今年会不会出现通货紧缩。我们知道PPI今年连续三个月负增长,当然目前也有争论,到底是不是已经进入通缩,通缩的话不会像衰退有这么一个技术的定义,一般情况下CPI或者PPI为负,预期还会持续一段时间,比如3-5个月,我们可以就叫它是通缩。从这个意义来讲中国已经进入通缩。但是这里有两条线,蓝颜色是人民银行公布的企业商品价格的指数,紫红色是CPI,是工业生产价值指数。从这两个数来看,人民银行公布的企业价格指数是领先指数,在过去几次大的波动里面企业商品指数都领先PPI。目前为止,人民银行公布的企业商品价格指数或没有见底,如果说过去的经验有一定参考的话,我们认为PPI现在还没有见底。PPI什么时候见底呢?如果你要看去年PPI最高到8月份,如果说考虑到基数效应的话,PPI可能到第三季度才真正见底。全年PPI为负的可能性不大。但是我们知道PPI为负对一些企业是说是好消息,因为出口产品价格便宜,对于下游企业来说利润空间增加。

    现在更关心的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在这里是没有列上消费者物价指数,消费者物价指数跟PPI之间有一个相关性,但是它领先于PPI。对判断CPI最好的指数是M1(狭义货币供应量)的增长,M1增长以后CPI到3-6个月就会丧失,到目前为止M2广义的货币增长20%以上,狭义货币增长的只有15%左右,这两个差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M1代表企业的活跃程度,因为当企业拿到钱以后现在还没有花的钱都应该存在银行,那就反映在M1上,M1还没有反弹,就证明CPI还没有反弹。但是CPI和PPI最大的不同是,消费者物价指数去年2月份就见底,消费者物价指数今年一季度最晚二季度就可能见底,下半年可能有所回暖,消费者物价指数我认为今年是正的,也不会太高,大概1%左右。这两者之间给我们一个感觉,中国有通缩的压力,但是通缩的压力总体来说不是很明显。对于下游的企业来讲,CPI比较高,PPI比较高,利润空间是增加的,所以除非有一些企业库存比较多,消化库存需要很长时间,要不然的话,物价的变化对企业来讲还是有利的。现在有一个问题需要解决,中国经济从去年奥运会之后下滑速度非常快,快的超出所有人预期,这在一方面有外部经济调整的原因,另一方面,我觉得国内国有企业占的比重下降,私营、外资企业占的比重上升是一个原因,我们知道很多私营企业当经济不景气的时候就开始减产或者歇业,这导致了整个经济大幅度的下滑。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投资里面,国有企业占的比重目前大概只有40%左右,最近稍微高一些,达到43%,这比2004年国有企业占的比重还高达60%。相对来讲,我们经济调整比较充分,如果经济充分的话,可能会有反弹的可能,根据过去的经验来说跟现在有所不同,这次由于跌的很深,所以反弹会比较快一些。

    我们作为一个调查,4万亿投资对企业有多大的影响,实际上我们调查了大概沿海地区三个省,中部地区两个省,500个企业,发现4万亿的影响面比较小,只有42%的被访企业他们认为4万亿能够增加对他们的产品需求,而真正能够导致这些企业因为4万亿增加投资的只有18%。我们再做进一步分析发现,真正受益的企业是中上游的国有企业或者比较大的私营企业,这使得我们比较担心,这次4万亿刺激经济计划导致冷热不匀的结果,一边可以看到热火朝天的铁公鸡在建设,另外一面中小企业、私营企业还在寒冬当中熬日子。如果二季度数据非常的关键,如果二季度经济不能复苏,或者二季度数据跟一季度一样比较差的话,我现在个人的判断是中国还是会可能出台第二套刺激经济的方案。第二套刺激经济的方案能不能针对个人消费这块,就决定了这个方案的效果。从短期我非常坚持认为政府应该减税,应该增加对低收入的收入补贴。我们目前采取的刺激经济的计划和美国的方向一样,美国还是要鼓励消费,中国还是鼓励投资,最后两个国家都在往经济更不平衡的方向努力,这也是中国经济面临W型反弹的一个原因。所以也有人开玩笑,中国和美国最好的办法是两国政府交换一下各自的刺激经济的计划,如果把美国的减税方案拿到中国来,把中国刺激经济的计划拿到美国去,也许两个国家都会更好一些。那天我碰到一个美国人开玩笑说,容易的解决办法就是把中国和美国两个国家合在一起,所有问题都解决了。

    最后我谈一下未来的投资机会在什么地方。现在大家当然关心美国的新增长点在哪儿,中国的新增长点在哪儿。美国消费只要不起来,任何新增加点都是小巫见大巫,所以消费稳定和回暖是关键。中国不太一样,中国个人消费占GDP的比重只有35%,只是从比重来讲只是美国的一半,消费能不能稳住,在短期来讲并不是很重要,但是在长期来讲对经济很重要。世界银行在95年的时候有一个标准,一个国家经济里面服务业占GDP比重只有40%左右的话,这是一个低收入的国家,95年的标准,低收入国家平均服务业是占35%、中等国家占52%、高收入国家66%。中国2008年服务业占GDP比重只有40%,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中国是一个典型的低收入国家,尽管我们现在人均GDP在上升。

    现在中国经济的新的增长点在什么地方,我作了一些分析,想看到中国目前的结构随着收入的增长会有什么变化,中国的人均GDP去年已经到了3200美金左右,这是第一次突破3000美金。我看了一下美国、台湾、韩国,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这条蓝颜色的线当人均GDP突破3000美金的时候这些经济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都开始上升。台湾最明显,台湾人均GDP上升的时候,服务业由原来占GDP50%,过了十多年的时间上升70%,跟美国的水平差不多。我看了日本、巴西这些经济都差不多,都有一个非常共同的现象,当一个国家经济收入达到一定水平的时候,就能够支持服务业的崛起,服务业的起飞带动了这些经济进一步向前发展。中国现在是不是进入这个阶段?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方向。我们现在的服务业占的比重低,第二我们服务业的结构也非常差。所以我们可以看一下在服务业的结构里面,到底都是一些什么样的结构。

    (图)最下面这两块就是我们现在传统意义上的运输服务业和批发零售业。(见图)韩国1974年到现在这两块比重大幅度下降,中国处在韩国的七十年代水平,从服务业角度来说。增长最快包括医疗、教育、公共服务、地产租赁、金融服务这五个方面。但是从这个结构来讲,我们韩国服务结构可能是我们未来服务结构的一个样板。如果中国的服务业能够起飞的话,能够成为未来经济新的增长点,这是我们未来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方向。我们消费也可以带动起来,举一个例子,有人作过研究中国有10%的家庭雇有保姆,如果把这10%比重提高到40%,现在很多人说住在美国还是住在中国是一个问题,住在中国的最大问题是污染,但是我们现在要创造一些条件,让他住在美国变得有吸引力,但是在美国雇保姆比较困难,在中国雇佣保姆比较容易,如果中国40%家庭雇佣保姆,我们现在城镇有1亿家庭,这有30%的增长,可以解决很多的就业问题,可以提高我们的消费。总体来讲,中国的服务业发展是一个很重要的方向,我并不是说中国的制造业到头了,中国制造业还是有自己的优势,时间关系我简单说一下,制造业可能有三个方面的优势:第一劳动力优势还会保持,第二中国制造业最大优势就是产业链长,我们的研发优势非常明显,在未来用不了十年,我们很多的制造业研发中心都会在中国,这是印度不能和我们竞争的地方,第三我们有潜在的消费市场。服务业里面最大的问题市场开放不足,服务业开放不足包括了我们现在的金融,包括现在的医疗服务业、教育、文化、媒体方面的准入问题。未来从政府角度来讲,要做的一件事情就是开放服务业,为服务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来吸引民间资本进入。这样的话,政府的投资可以退出一部分用来更多的关注民生问题、关注社会保障体系的建设。所以,我相信如果给二十年时间,中国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很可能达到50%-60%左右,我想这里蕴藏很多的商机。

    谢谢大家。

    

    主持人:感谢沈教授,下一位演讲者是中国投资协会副协会,国家发改委投资所原所长研究员张汉亚教授,有请张教授。

    张汉亚:大家下午好,很高兴和PEVC的各位朋友讨论一些问题。我这里也讲讲宏观形势,但是更多是从定性分析方面给大家介绍,我想可能也有一些不同的看法。

    一、近两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形势

    去年的经济发展大家都知道我就不详细介绍了。去年上半年我们经济好象是很好,GDP是10.4%,投资是26%,房地产投入达到33%,进出口增长25%,工业增加值等等都很不错,但是四季度就有非常大的变化,三季度是一个过度,四季度就出现了几个负值。这就是去年经济增长的真实写照。虽然我们的经济在去年上半年表现的比较强势,在10%以上,应该说相当强,但是和07年增长13%相比,实际上07年二季度开始下滑了,第一季度10.6%,第二季度10.1%,第三季度9%,第四季度6.8%,是一个非常快速的下滑。去年国家宏观调控政策也发生了比较大的变化,年初,07年物价指数上升4.8%,经济增长11.9%,当时说经济可能过热,物价通货膨胀,这里我特别想说说物价,我们一直认为物价不是太重要,但是中央领导对这个太重视。1993年我们消费指数达到18.1%,94%达到24%,95年降到17%点几,那个时候好象大家也没有太大感觉,像前年的4.8%,虽然已经说好了这是结构性调整,国际油价上涨、国际煤价上涨、国际钢价上涨、国家粮食价上涨,我们国家06年猪肉卖不出去,造成老百姓不养猪,07年猪肉价格上涨,但是这种情况下一直采取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货币政策,特别是从紧的货币政策,07年调整了准备金率提高了11次,08年又调了几次,一年半的时间调了15次,准备金率提高到17.5%,这是什么概念,全社会的储蓄量应该是去年平均达到46万亿,17.5%就是8万多亿被中央人民银行锁着,过去一直保持在8-13%之间。实际上17.5%是增加了一倍,本来可以用于贷款的四万亿资金被中央银行控制了。这造成了很大影响,在于企业的资金短缺,大家都知道四大银行本身的存款贷款比较富裕,其他银行资金量比较少,他们的效益比较好,他们的存贷差很小,每提一个百分点,要把贷款一部分收回,交给中央银行,他们主要服务对象是中小企业,所以他们每一次交一个百分点就要抽回几亿十几亿的资金,这样造成了一些问题,我到几个地方企业和地方政府都说银行表现太差,它跟企业说你这个礼拜还我500万贷款,我下个礼拜就贷给你,结果企业还了,流动资金抽走了,最后不贷了,或者企业存款存进之后,来钱就当还贷,那么企业资金链断裂。4600亿一个百分点,那么这些中小企业可能是贷款只有几十万、百万,如果算一千万的话,实际上中小企业贷不了一千万,一千万,4600亿就是4.6万个企业贷款被回收,如果按照500万,那么就是9.6万个企业,不说8%,从13%到17.5%,多少企业受害?所以去年我说不是美国金融危机,是咱们自己的银行在那儿一个劲的不知道什么叫经济,就忙抽社会资金,给经济搞的一塌糊涂。

    但是我们企业02年以后一直高速盈利,我们企业还有点钱,企业从去年年初一直撑到7、8月份,实在受不了,下半年就下来了。因为到最后大家多没钱了,一开始还有点储蓄。所以6月份的时候企业开始出现叫苦,当然之前主要可能还是外贸企业,外贸企业当时的出口退税大幅度的降低,有些出口退税取消了,人民币还升值,进口的东西也涨价,因为石油价格在涨、钢材价格在涨,还有劳动合同法,要求给职工更高的保障。中小企业主要以外贸型为主,6月份浙江省报告有20%的企业开始走向亏损。好象几万的企业倒闭。中央7月份就到浙江、广东、福建调查,温家宝、王岐山都去了,最后提出经济可能下滑了,7月份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把年初的“双防”,改为“一保一控”(保经济平稳快速增长,控制物价快速上涨)。到7月份物价增长8%左右,主要是前一年有一个翘尾因素,头一年诸业快速增长,第二年如果即使是一点不长,搭配一下头一年平均翘尾因素3.4%。所以去年上半年稍微涨一些,就造成了8月份的数字,但是到下半年距离差就越来越小,所以下半年价格下滑。大家已经明确分析过,不要这样,年底自然就下来,但是还是很着急。

    十七届三中全会也就是10月份,这时候发现三季度比二季度有很大的下滑,甚至三季度的9%很多人怀疑,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保持金融稳定,主要考虑美国金融危机开始扩大化,然后资本市场稳定,股市从前年10月份以后一直下滑,从六千多点下滑到一千七百点左右。然后社会价值稳定,失业开始增多。12月份经济工作会议的时候,10、11月的数字出来了,11月很多数字是负的,就提出了“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改变了稳健的财政政策和从紧的政策。

    总体来讲影响去年增长幅度快速下滑的主要原因也是很多,上半年主要是外贸和从紧的货币,下半年还是金融紧缩放的不够,虽然已经知道经济不行,还不放,一直到11月份央行才开始放贷款。另外美国金融危机加剧,上半年表现出订单减少,下半年表现为出口数量减少。另外提出了“现金为王”,我对这个最不感兴趣,一提“现金为王”所有企业把钱都放在口袋里,本来社会上需要三万亿现金周转,一“现金为王”就剩一万亿了,现金就更紧张了,银行也惜贷了,这是造成经济下降的主要原因。

    去年以来国家从10月份开始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去年大约有十四五项的政策,有刺激投资的,4万亿投资,也有民生的,就是建廉租房。另外,还有消费方面的,补助农民购买家电,家电下乡。另外把很大一部分钱补给社会贫困群体,去年像社会保障资金比往年都更多。

    去年国家投资主线主要是五个方面:一是农村的“三农”投入。二是加快城市保障。三是重点解决铁路运输“卡脖”问题,因为铁路有煤炭运输和客运运输紧张问题。四是加大对节能减排、自主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支持力度。五是加大对社会事业的投入,中小学校舍改建和灾后重建。

    新增的4万亿项目投资的分配大体是按照这几个方面,现在网上都有。现在老有一些外国专家经常说中国政府太不重视民生了,大部分都投基础设施建设了,民生投的少,我说这个问题搞清楚,各方资金分配要根据需要,衣食住行,行可能占收入的10%,衣服可能占5%,你要买房可能80%的钱要放那儿,对于不同的行业和不同领域投资不一定要求平均,我们国家4万亿投资都是保障民生和促进民生方面的。

    我国2009年经济发展形势。

    今年是一个特殊时期,主要是经历了去年的不景气,今年的发展如何呢?刚才沈总介绍了各个方面的预测。今年我们的发展还是很有条件的,我们处于向工业化转变和城市化时期,这个时期是经济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很重要的是,我们有很多事情要做,有很多的需求。中央总提扩大需求,这个时期无论是投资需求、消费需求都有很大的需求,这时候应该是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时期。

    首先是为保证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投资在2009年仍要保持较快增长。一方面是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都制定了宏伟的“十一五”规划,本来中央觉得“十一五”规划太大,还要往下压,但是去年能上的“十一五”项目都上了。除了这几年制定了淘汰政策,关闭一万多个小煤矿,一个小煤矿年产量是3万吨,一万多个就是3亿吨,每年煤炭需求量增长2亿吨,前年是26亿吨,去年是28亿吨,每年除了切实增长的这块投资还要弥补淘汰产能那块,所以这个投资量,除了正常发展还要考虑淘汰结构调整的部分投资,包括防污染。

    二是我国就业压力依然很大。增加就业岗位要增加新的生产设施和单位,而这要靠投资来提供。我们每年退休可能也就是五六百万,每年城市化农村进城一千多万。现在国家每年新安排就业达到一千万,去年年底达到一千万特别高兴,去年登记失业率下降4%。如果投资上不去,经济不发展,没有建立新的岗位,就没有办法安排这些失业人员和吸收劳动力,从这个角度来说压力也非常大,特别是总理对这一点最关心,因为其他的快点慢点不要紧,但如果失业率增加了,首先需要社会对他救济,另外他没有工作可能造成社会混乱,对社会安定团结有影响,所以总理特别强调就业问题。

    三是和谐社会的建设。无论是学校、医院,过去设施都不太够,我们要增加更多的建设,社会保障福利也不足,也需要进一步建设,这方面还要加大。特别是4万亿投资保障社会福利方面也有很大的投入。

    四是解决地方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国家确定了开发西部、振兴东北、促进中部崛起、渤海湾建设等等,现在地方积极性非常高,中央发了4万亿,地方一下弄了24万亿,整体来讲地方上开人大,地方平均的增长大概在10%左右,有几个省达到今年增长13%,重庆今年增长12%,都比中央的8%要高。另外我们的经济实力能够上我们的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最好方式,大家都说“三驾马车”(投资、消费、出口),你制止它是容易的,你不想出口就关闭出口,你不想消费就凭票消费,但是你想出国发展就不太容易,你想出国发展,人家外国人不买;你想人老百姓消费,老百姓兜里有钱就是不买,你没有办法,你不能强迫他买;你让企业投资,企业说不愿意投资你也没有办法。为什么这次我们为使经济能够发展就靠政府投资,政府这时候唯一能动用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最好方法就是政府投资,政府的钱不能光消费,当然说给老百姓发补贴可以,但是如果消费量上去以后,只对当前的GDP有一定影响,但是挣钱以后再准备投资的时候,可能两年以后才能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什么东西紧缺可能两年以后,农产品可能一年以后才有,所以没有办法,经常说投资,我们认为投资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投资的几个要素,首先资金,我们整体资金不缺,到今年2月份的数据是48万亿,整体贷款只有32万亿,存大于贷有16万亿,另外企业还有资本金,银行还有十几万亿的资本金,93年都是贷大于存,资金也有一个系数,但是银行不缺钱,为什么有人说我们金融系统比较独立,有人说我们金融系统比较落后,所以国外发生金融危机我们没有发生,其实就是资金问题,国外金融系统都是由于资金流断裂,不管雷曼兄弟,还是“两房”,还是花旗银行,就是资金流断裂,恰恰我们资金流不断裂,而且还流动性过剩,流动性过剩就是钱多了,过去山西老财挣了没有地花,现在有钱存银行也好,买房地产也好,买股票也好,钱多了,社会富裕了,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我们老去卡流动性过剩,造成了银行的主导思想就要紧缩。现在来看资金量是足够支撑我们的发展,去年全社会投资17.229亿,去年我们的存款16万亿,实际上钱是非常多的。中国金融企业不但没有在金融危机中趴下,而且据说挣钱还挺多,但是它把底下企业的钱都卡死了,造成了企业亏损。从建设物资,无论是钢材水泥我们都是过剩的生产能力,去年4万亿钢材、水泥卖的价格提起来了,结果加快生产,需求没有上去,产量加快,这几年钢材价格又下降了,这也是市场经济造成的。另外人力角度,我们四千多万的建设队伍,一直有人没有活儿干,所以再扩大一点儿投资也还可以。

    从这个角度我对今年充满信心,一方面我们有实力,一个是需要,而国家和地方政府又有这么多的措施出来,我认为今年的经济增长应该是很乐观的。任何一个政策出台,从出台到见效都有一个过程,如果从去年6月份出台政策,可能现在就觉得很好,但是到去年10月份,11月份、12月份大量出政策,任何一个政策从中央颁布,到地方执行,到企业,最后要见效,快的是半年,慢的是一年,有些可能还要两年。从这个角度讲,我们真正见到更好的可能是今年三季度。一季度很多数字投资、采购指数、工业产值已经很好了,3月份房地产和股票好象都回暖了,可能一季度比去年四季度稍微高一些,实际上还有一个问题,前年是13%,去年四季度是在前年13%的基础上反映的6.8%,去年一季度是10.6%,我们今年的底数不太一样,这样的话一季度和去年四季度持平或者稍微强一些,那么第二季度可能回暖的更多,第三季度可能就非常明显了,所以今年我是比较乐观。特别是去年的曲线是这样的,今年我们可能越往后增长越快,所以今年增长10%左右我认为是可能的,我是最乐观的,和沈总的悲观差的比较多,对不对,等大家未来去看。今年也有一些不利因素,次贷危机的影响,还有企业债务很多,去年年底企业存款是17.8万亿,前年是15.6万亿,去年应该增加2万多亿,但是企业没有钱了,为什么呢?特别是垄断企业,像中国移动一年盈利几千亿,去年整体的企业盈利平均是增长4.5%左右,前年增长更多一些,企业这方面还是有钱的,但是由于分布不公很多企业又没有钱,垄断企业中石化、中国移动的钱,他们占的比例很大,所以他们托了很多亏损企业,但是整体来说最有活力的中小企业资金短缺,银行对中小企业的贷款还没有真正开放,我们金融服务不到位。一部分企业投资能力有所下降。现在经济不景气时期,很多东西都卖不出去了,这样缺少投资热点。另外普遍信心不足,可能造成经济的恢复还要持续一段时间。

    二、我国经济增长的后劲

    我们国家经过30年的快速增长,原来说年均增长9.8%,实际上最后这几年,03-07年增长都在10%以上,前年是13%,这么快的增长速度,维持这么多年世界上少见。主要是我国处于工业化转变和城市化快速发展时期。这个时期的特色,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都是基础设施快速建设。基础设施主要是能源、交通,像基础产业有钢铁、水泥、化工、有色金属,还有设备各种装备业,与之配套的住房也算是基础产业了,这些都是快速增长。这些产业的特色是什么?它在建设的时候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一旦建成或者基本完成以后,像铁路网都布满了,公路网也满了,这时候不需要大量投资了,然后投资会下降,所以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一个国家进入工业化的标志,也是它的经济往下行的转折。日本从1955年-1973年后来经济往下滑。韩国是八几年到九几年也是这样,包括香港、台湾都是有有这样一个过程,基础设施快速建设时期也是城市化时期,投资多对经济增长快,一旦过去这个时期就下滑。我们现在之所以能维持30年,比他们都要长,一个是我们国家基础薄弱,从一穷二白开始,其实前30年发展也很快,但是现在量不一样,整体上事实上我们中国60年都是快速增长,特别是改革开放这30年更快。另外我们人口多、面积广阔,日本的人口是我们的十分之一,面积可能不到我们的十分之一,另外我们有后发优势可能更快。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现在属于快速发展阶段,但是究竟能往下多长时间呢?不可能无限期的延伸下去,如果我们基础设施基本建完善之后,我们的投资就会下来,那经济增长也会下来。

    从2002年以后进入了基础设施建设的高峰期,经济增长都在10%以上,从目前来看我们的基础设施,电力、电信、公路、钢铁等行业建设已经过了投资高峰期,特别是电信,80年代电信要交初装费的时候,每年投资成倍增长,现在全国9亿电话,手机和固定电话都相当过剩了,所以这几年电信投资很慢。2007年增长1.3%,前两年还有下降。高速公路这几年发展非常快,90年开始发展高速公路去年达到6万公里,原来说2020年达到8万公里,今年扩内需、促增长,可能再过三到四年就达到8万公里,美国也差不多是8万公里,我们国土和美国差不多,但是我们还不见得达到美国那个水平,因为美国是东部、西部一个中心,我们东部铁路很密集,到西部新疆、青海修那么多的公路没有人用,应该说公路也差不多了。另外还有钢铁的产量达到6亿多吨,已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也差不多了,这些已经过剩了,钢铁去年投资增长也很低。电力去年达到8亿千瓦,今年达到8.7亿千瓦,现在电也有点过剩,当然电根据生活水平还要增长。现在主要要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像地铁,现在很多城市没有地铁,北京市现在说13个地铁,现在规划做24条规划,这个投资量非常大。水利,很多水库还没有形成。铁路,这两年也要加劲修,美国是22万公里铁路,我们是9万多公里,所以国家这两年要加快修,增加2万公里,也许我们到15万公里就和美国差不多了。按照这样估算,我们整个经济在2013-2018年可能就大体完成了转换,现在开始制定下一个五年计划了,下一个五年计划的时候可能就会出现一定的转折。

    我们80年代提出人均GDP从1000美元增长到3000美元,那个时候美元比现在值钱,那个时候全世界人均收入大概只有3000-4000美元,现在全世界人均收入大概1万美元。我们去年达到3200美元,按6.83来算人民币,03年是达到1000美元,06年达到2000美元,08年达到3000美元,如果按照06年算,应该是2600-2700美元,因为这三年我们的汇率涨了20%多,现在1美元兑换6.84人民币,当时是1美元兑8.28人民币。不管怎么说,达到他们所说时候的人均GDP一万美元,现在按照3000美元还差7000美元,按照他们的说法人民币被高估,按照世界银行做的应该是1美元比4.5元人民币,所以我们还要翻一番才能进入工业化后期,再翻一番就差不多了。这个再翻一番,一年7.2%,十年翻一番,现在我们按照8%,可能就九点多,如果我们比较快的话可能只有七八年,所以说十年内我们应该有一个变化,前五年还不会有太多变化。

    如果经济进入后期,基础设施重工业开始明显下降,支持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一是各类产品的创新投资,包括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这个永远是经济发展的动力,高科技永远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我特别不同意提出“高科技产业”,我认为任何一个产业,无论是多老的产业包括铁路、公路、钢铁,都有新技术,相反电信产业也有一些老技术,只要现在适用就可以,所以说高新技术是永远需要的,所以高新技术投资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生产线的建设永远需要。二是消费、服务业比重越来越大。刚才说重工业肯定不行了,整体上第二产业占20%就够了,现在发达国家第二产业占20%多,服务产业占70%多,我们现在第二产业占50%,第三产业占30%,第一产业占10%。服务业应该说是最要发展的,从生活消费变化和引导人们消费的产品生产。未来发展,新技术、新工艺,同时更多还是新产品去吸引人。从世界各国看,到这个时候一个是产品更新换代,产品更新换代主要是住房,到现在美国住房还是占整个产业当中很大比例。另一方面就是创意产业,日本这些年发展主要靠创意产业,它能支撑经济不衰退,创意产业很多,包括软件产业、动漫产业、电影,都是通过人们的创造性,为人们提供更多的产品有更多的消费者。除此之外,服务业的发展、环境保护和治理投资、新能源开发利和利用投资,弥补折旧生产能力的投资。

    对于创业投资企业国家还是比较重视的,但是政策比较慢,这些年国家一直提倡自主创新,要把自主创新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方向,国家每年在鼓励自主创新方面增加了很多投资,今年大概安排了1461亿元投资,另外制定了十大产业政策,2004年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决定意见的时候做出一个最大的转变,就是过去国家钱光给国营企业,不给民营企业,从2004年以后计委批钱不是看体制了,国务院投资改革决定上提出对于国家鼓励行业,可以通过注入资本金、贷款补贴、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类民营企业进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政策。另外这几年国家在创业投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和企业债券方面都提出有利于创业投资和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今年要特别鼓励各地政府搞引导资金,引导资金主要就是支持创业投资,支持我们风险投资,而且它也应该是根据确实有用、没用,不是按照所有制给的,当然在执行过程当中更愿意给国家或者政府的企业。但是,我们可能有些还是可以争取到的。这是从创业投资角度来讲的。

    另外,国家2007年公布关于鼓励支持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若干政策,这里提出了从税收和贷款补贴方面给一些支持。每年国家发改委有专项,科技部有专项,还有一些个别部委根据部委内部的补贴进行一些专项,而且不受所有制限制。国家在企业发债方面也放松,过去叫十亿销售额以上发放,现在已经降低到三千万。国家对发明专利申请又给了一定的优惠。现在问题是我们如何在现在抓住机遇加快发展,这次美国金融危机确实造成各方面的不景气,特别是各方面投资行业受到影响。也许在前一阵经济快速发展的时候可能要出现问题是现金为王,现在资金比较充裕,因为银行贷款都贷不出去,这个情况下,可能是该出手就出手,该出手的时候一定搞清楚投资哪个行业。像我们这种战略思想,实际上越是低潮越是投资的机会,我觉得是这样的。像春秋战国的时候范蠡,他经商采用很重要的政策,叫做“旱则兹舟,水则兹车”。干旱的时候船都没有人要了,他就买过来或者开始造船,一旦发大水的时候船肯定卖大价钱。发大水的时候车没人要了,他就给买过来,到了水下去以后自然需要车了。所以他一共发了三次大财,这是史书记载。

    另外,春秋战国时期白龟(音)他说“人弃我取,人取我御”,就是人都不干我就干,什么都不东西不干过几天肯定缺,这时候肯定挣大钱,反过来人都去干的事,这个事我得退出去。这个我们在农业上表现最明显,那年猪肉值钱大家都抢着养猪,最后猪肉卖不出去,所以就不杀猪肉了,那么猪肉少了,猪肉价格就上升了。该发挥市场作用就发挥市场作用,该发挥政府的作用就发挥政府作用,那年农民卖不出猪的时候国家应该收购,不让他给母猪杀了,那个时候物价低,农产品价格一直下降,政府不管,等到价格升了一倍,大家开始抢,政府就开始出面管,我说到2008年下半年猪肉又开始卖不出去了。我们作为投资者来说,你们应该眼光跟远一些,还是一句话,就是任何一个行业都有更新换代的产品,都有新技术、都有新工艺,千万不要看大家都投你也要投,当然属于最初始那拨大家投你也投可以,一旦市场热了,你就不要再投了。

    现在作为私募投资这块,在国内还是有一个比较弱势的地位,刚才几个老师都说过。去年整个投资创业可能只有1000多亿,去年整个全社会投资是17.2万亿,说明数还是很小,主要因为这些年在夹缝中求生存,但是这些年国家应该注意这些问题,政府确实还是一个歧视的心理,这方面还需要一段时间转变,特别对中小企业,我们提出很多意见,分开民间金融,你可以规范它,你可以正式成为它,不要变成地下金融,不要偷偷摸摸募集资金。所以现在私募基金究竟有多少,谁也说不清楚,一开始说3000多亿,没过多长时间说是7000多亿。我祝实业投资做得更好,希望发展越来越好。谢谢。

    

    主持人:有请沈教授和张教授。我们现在还有一个小小的互动环节。

    

    陈慧颖:我听了一下,觉得两位的发言,包括对短期经济形势的预测,刚刚好反映整个现在社会上对经济看不清的一个现状。因为,两位对远期的预测实际上还是有一些差别的。在这种情况下,大家都是做具体的投资,可能看某一个行业是专家,对宏观经济的把握到底要怎么去给它把脉,怎么真正把握好节奏,可能一方面已经有了一些看法,但是另一方面可能会随时观察经济指标的变化,随时调整自己的看法。首先第一个问题给两位教授,请两位非常的简短回答,现在这个时候你觉得哪一种宏观经济的走势出现的可能性最大?同时,现在非常密切的关注哪几个指标?    

    沈明高:我认为今年增长大概7%、8%左右,这当中有很多不确定性,一个是外汇需求什么时候可以恢复,如果继续低迷甚至还下滑的话,如果美国消费需求真的环比下跌10%的话,美国的外贸逆差几乎就没有了,那么中国的需求压力就会更大。第二,我们政府会采取什么政策,如果政府有一个及时反应,采取第二套刺激经济方案,有可能平抑外部需求的冲击。

    张汉亚:我现在是最乐观的,无论对国内同行还是国外同行交流,他们都认为我这个太乐观了。但是刚才分析我更多从定性上分析,看一个国家经济来说,不管外贸还是内贸,还是投资,都要看企业,我们工业占的比重比较大,只要企业盈利增加,或者是工业增加值恢复增长,经济就会很快增长。对于外贸我一直也一些理解,美国需求也好,欧洲需求也好,现在影响已经基本到头,我们很多出口产品都属于生活用品,生活用品老百姓还是需要的,我们现在国家出口退税这方面也是做的比较到位。看一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状况如何,就看整体企业的经营状况,因为只有它卖出去东西才能盈利,这是非常重要的。

    陈慧颖:现在整个国家经济调整和经济刺激计划当中给了一些很多的行业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也是大家从事投资的机构和经理们寻找投资机会的一个线索,好象现在已经分的很清楚,比如说医药行业是不是医改这块会有一个新的动向?像农村的消费会不会引导出来?因为我们没有医药的专家,但是沈教授研究农业很长时间了,我们想请问沈教授现在很多VC已经开始投农村市场的产品,比如说农药、果汁类产品。现在是不是已经到了农村消费马上引导出来的一个前夜,因为以前经济不太好的时候,大家都说农村市场这么大一个市场,引导出来就好了,这一轮是不是马上出现质变?

    沈明高:从长期趋势来讲是没有问题的,但是短期来说不乐观,农产品今年可能会出现过剩,粮食和其他一些大宗农产品,包括刚才说的猪肉都可能出现过剩。在农村的投资机会还是应该和城市化联系在一起,如果中国的城市化加快,农民的人数减少,农业产量相对稳定或者略有增加,这样一个趋势来讲,农产品价格可能要上升。所以,现在关键是把握时机的问题,对农村来讲,农村本身的消费又是另外一个问题,农村消费能不能启动,取决于怎么增加中低收入或者补贴,来提高他们的消费,现在看不到苗头,政府目前为止还没有发消费券,没有针对低收入人群有一些补贴,但是补贴还是很少,相对于北京地铁投资2000多亿人民币的话,对于农民和低收入补贴非常少。一个是长期趋势和短期的问题之间的矛盾还是很突出的。

    不同的点也不一样,农村现在最大的投资机会就是规模化的种养职业。这方面很有潜力,现在丁磊也开始养猪了,这符合发展的方向,就是提高农村的产业效率,增加它的规模化经营。

    陈慧颖:是不是这个趋势一旦出现,相关的配套产业,比如一些种养植业配套相关上下游产业也会拉动。

    提问:有三个问题。第一,对中国房地产市场总体上有一个什么判断?第二,医改讨论很长时间,医改投资上有哪些是机会?第三,对股市的哪些板块值得我们关注。谢谢。

    张汉亚:房地产3月份回暖,一开始国家对房地产压的比较厉害,04-07年快速上涨以后,国家和老百姓都嫌价格上涨过快,采取了一些措施,去年限制了房地产贷款1,造成了房地产资金需求不足,去年房地产投资商半年增长33.5%,四季度下降4.1%。因为房地产占投资的18点几,本身它的上下游水泥、钢材还有新房建成以后采购冰箱等等电器设备还有3%左右,所以国家开始调整了房地产政策,3月份开始回暖,最近媒体在报道北京、上海、广州的房市都有回暖,也有人说这是假的,但是现在非常需要价格合理稳定的房地产市场,既不要太高也不要太低,我给国家提了一些建议,要保持稳定增长,一般不要干预房地产,但是如果获得暴利要审查,什么是暴利?比如上午卖1.5万,下午卖1.8万,这就是暴利。房地产如果比较稳步的话应该进入一个稳步上升的阶段。

    沈明高:医改的方案本来说这周或者下周就公布,但现在还没有公布,但有一种可能性,政府负责一些社区医院和三甲医院的基础上会不会放开私人投资这是我们关心的,我们上一次做了论衡其中请了一些专家和从业人员,私人可以投资医院,私立医院是可以办,只是目前政策环境下对私立医院基本上没有立足之地,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就是医生解决不了,除非付特别高的工资把医生从公立医院拉过来,要不然的话很难经营。未来不光是开放私立医院投资,还要给它公平竞争环境,其中有一点医生是不是要执业医生,给他一个执照,到哪儿执业都可以,而不是依附于一个医院。这次改革会不会推出来,对于私立医院的发展至关重要。

    张汉亚:股市各个板块轮流上涨或者轮流下跌这本身就是它的现实。从我们国家来看,有两个方面,一个是大的机构投资者它们的炒作,突然某一个板块一下上涨了可能是他们做的,还有昨天提出出口退税,这些出口企业,纺织企业他们效率高可能他们就上,实际上在任何时候我们炒股,包括搞各种投资一定要信息灵,决策要果断,机会瞬息万变,抓住了就抓住了,你在后面就没有必要了,股市投资可能更快。当然在整体上涨和整体下跌的时候,但是在目前政策情况下还是要了解更多宏观信息和微观信息,微观信息就是企业的具体情况,从整个国家的产业政策和某些政策来看,如果限制煤价,可能电力企业就好,煤矿企业可能就不好了。

    

    提问:沈教授你刚才提到4万亿投资经济刺激计划主要受益者是大型国有企业和大型私营企业,这些国有企业很多情况已经产能过剩,外部需求下降的情况下可能造成更大矛盾。另外一个就业的问题,国有企业就业可能占10%,经济刺激计划对整体行业的就业可能不会产生特别大的效果,中小企业占90%的就业机会,经济刺激计划可能能保增长,但是对于促就业可能是一个问题。在今后的刺激计划中,中小企业可能是主要考虑对象,你如何认为,你认为政府应该在哪些方面更有针对性的促进中小企业促进就业保增长。

    沈明高:第一个问题是我们在关注贷款到了什么地方,目前公布数据来讲不是很清楚,但是地方上你问到的消息都是地方项目、国有大企业都可以获得贷款。我也从一些其他渠道了解到,企业总体来讲资金链还是比原来宽松不少,尽管中小企业这块还是相对比较紧。90年代以来银行一直没有支持过中小企业,但是中小企业一直发展很快,其中有两种可能性,一种是民间资本的支持,一种是国有企业对这些中小企业的融资支持,中小企业用钱的途径还是有的,只是说力度是不是足够大到支持这些中小企业的发展,这个问题非常值得关注。整体来讲就是大河流的水满了总会给小河流漏过去一点。现在整体来讲支持就业的针对性不足,我们看到更多是大的中上游的项目,刺激经济的产业链还是比较长的,从下游开始刺激,对整个产业是比较有好处的,效果可能慢一点,但是相对来讲质量可能好一些。一方面是刺激消费,另一方面是对中小企业提供一些支持。刺激消费包括发消费券这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支持,中小企业库存减少了、生产增加了,对中上游企业产品需求会增长。很多人认为消费券是权宜之计,不能解决问题,我认为刺激经济不可能靠一个政策来推动,需要一系列政策解决,消费券恰恰是最快见效的政策,一方面个人拿到钱以后,如果买了产品对企业是一种支持,现在有人担心如果拿了钱以后存起来怎么办?因为支持的是种低收入人群。减税也是同样的道理,一说减税就是劫富济贫。但是如果中国是低税的环境,对现在的穷人增加收入的动力也增加了,这是未来消费预期的目的,对于这些都需要改变。

    张汉亚:投资这个问题我给大家解释解释,四万亿首先从规模讲不是很多,我们去年投资17万亿。今年投资大概要达到20万亿,明年达到24万亿,4亿只是十分之一。历来国家审批项目占10%,还有一点要核准这些项目,私人投资也好、企业投资也好,只要不是政府投资的占15%,有核准的涉及安全、环保大的方面,还有75%是备案制。国家想通过这4万亿带动其他的企业,如果国家的投资带动不了其他企业,国家直接投40万亿才行。从这4万亿的角度,像有的小水库修缮,农村搞一些沼气,自来水管道改造,但是需要一些东西可能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但是铁路中小企业可能只是提供配件的企业有。各种产业链带动说不定到哪儿。整体来讲真正解决就业,不在数量而在结构。越是大的企业越是技术高的企业,它的投资是排斥劳动力的,高新技术,原来十个人的工作一个人干了,世界各国都是大企业大水平、中小企业负责就业,所以各国企业都中小企业都非常重视,只有我们老看国有大企业。

    

    提问:房地产和经济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现在地产确实成交量的回暖,现在有两种分歧,一种是实体经济没有恢复,地产不可能走好,这种比较常规的理论对中国是不是有效的。包括你怎么看当前的市场。

    沈明高:房地产的关键问题还是价格问题,我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是一个增长,房价的增长速度偏离了这个收入的支持,去年下半年估计这个差大概在30%左右,如果把它当做泡沫的大小,要挤出30%的水分,现在有两种挤法,一种是比较急的,一下子把泡沫挤走,回到收入基本面恢复房价,另外一个方法是慢慢挤,房价维持在目前水平,那只有通过收入增长慢慢消化这个泡沫,这两种方法一种慢一种快,如果目前的房价不往下调,我个人认为房地产复苏不可能,要往下调就必须把房价降下来,这是第一个阶段。第二个判断,中国的房地产需求很大,不管是改善住房还是年轻人的结婚住房需求,需求量是很大的,如果一旦房价调整到位,可以对房地产市场有一定的支持作用,长期来讲这是没有问题的,短期来讲是一个调整。当然政策是有帮助的,包括我们现在减息减那么多,现在利率的水平,如果7折的话,比去年最高的时候比较节省了将近一半,这对一些房地产需求刺激有帮助,但是形成对房地产市场明确的支持还为时过早。现在也有人说房价在涨,我个人认为你不用太担心房价涨,也许是某一些去年下半年开盘特别低的涨了一些,或者有一些人反正降价也卖不出去,我干脆涨价,再有不同城市幅度也不一样,不能以偏概全一下子说房地产回暖,我的看法是还需要时间。

    陈慧颖:由于时间关系,今天很多问题还不能回答。两位专家都跟我们创投行业非常紧密。我们可以在财经网的博客上给沈明高老师留言。谢谢大家今天的积极参与。

    

    主持人:谢谢大家的参与,谢谢大家的时间,正如温总理所言:莫道今年春将近,明年春色倍还人,让我们一起期待着行业和经济的回暖,谢谢大家。

    (结束)


        




中华股权协会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