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股权协会投资

English

当前位置:首页>>年会回顾详情

历届年会回顾详情

2008



熊晓鸽先生代表中华创业投资协会为论坛致开幕辞。他首先感谢在这样一个非常时刻,大家还能抽出时间、共聚一堂,为行业的发展群策群力、出计献策。他尤其感谢这次的年会得到政府有关部门领导的支持,他们也亲临会场,倾听行业的呼声,并从政府的角度给出中肯的建议和呼吁。熊先生说,中国的VC/PE行业走到今天,已经具有一定的规模,国外有实力的公司,也纷纷抢滩内陆。但是今天行业的发展遇到金融风暴的影响,大家需要考虑未来的路应该怎么走。


作为大会的主赞助商之一,富而德律师楼的合伙人安伟斌先生发言精炼而幽默。他对熊先生在就任CVCA理事长期间为协会和行业的发展壮大所做出的工作表示由衷地感谢,同时也对与会嘉宾对推动行业发展所做出的共同努力表示感谢。他期待着在这个金融海啸席卷的时刻,通过大家的发言和讨论,能对度过难关并赢得行业更好的发展有建设性的认识。 安伟斌先生从中西停车模式入手,引申出中国的风投和私募基金的掌舵人在投资时就会想好退出的策略,巧妙的比喻引发出全场一片笑声和掌声。


随后,CVCA新任理事长张懿宸先生亮相。他表示他将不负众望,努力把前几任理事长和理事开创好的事业传承和发展下去。他对大中华地区VC/PE行业未来的蓬勃发展充满信心,并表示他在任期间将继续推进的一项主要工作,就是尽可能拉近中华创业投资协会与政府之间的距离,从而在整个政策制定、行业政策推动和发展上,能有更多来自VC/PE行业的声音,从而使这个行业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发展股权投资基金

促进中国经济转型



股权投资基金是资本市场重要的投资人,它的发展有利于引导资金流向、强化融资结构,有利于推动自主创新、培育优质上市资源,有利于推进产业重组和经济结构调整。它将是资本市场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也将是促进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力量。


一、 基金、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因为现在社会各界上对于基金立法有各种各样的议论,对“谁来管”、“怎么管”的问题有很多争议。我认为之所以有这样不同的见解,就是因为对一些基本的概念大家的认识未必一致。在1999年到2003年中国投资基金法立法的时候,就是对基金这个概念达不成共识,因而使得立法过程出现了很多的问题。

  我认为基金就是一种资金的集合运用的组织形式,根据设立的不同,基金可以分为三类。


第一类是公益基金,就是慈善基金,即在法律法规约束下,向自愿者募集基金,用于某类公益目标,不以盈利为目的,是一种社会财富再分配的工具。


第二类是专项基金,即政府基金。它是用行政方式筹集资金,用于特定用途,一般不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集中投资于某一行业或某个地区的项目,是一种专款专用的财政工具。这类基金主要有两种形式,一种是主要体现政府产业发展意图的基金,即产业基金,比如铁路建设基金、对外贸易发展基金等。另一种是对特定社会行为进行资助或者是补偿的基金,比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等等。


第三类是投资基金,即用市场化的方式筹集基金,并用资产组合的方式进行投资,是一种资金集合投资的金融工具。投资基金实质是基于信托关系的金融产品,社会上的各类投资者将资金集中起来,交给专业机构管理,来获得投资收益。投资基金按基金募集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募投资基金和私募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按其投资方向又可以分为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这里私募指的是向一定数量以下的特定对象募集资金的行为。


二、政府与各类基金的关系


由于各类基金具有不同性质和法律地位,政府对基金的管理和监督也有所不同。


公益基金在设立和运营中,公益性是其本质特征和根本目的。政府主要在政策上加强扶持引导,协助处理好公益基金与社区市民、其他公益组织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规章制度和透明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其实施监督。


专项基金由政府出资设立,并由政府规定的基金管理机构对其管理。专项基金体现的是政府的产业发展意图或社会公众利益,可以集中投资于某一行业或某个地区的某些方面,一般不以盈利为目的。根据需要,政府可以决定专项基金的投资范围、期限、方式等有关事项。


投资基金是一种完全市场化的投资行为,它们由基金管理机构发起,由市场上的投资者自主选择投资,自主承担投资风险。由于风险和收益都相对较高,其成功与否的关键在于如何市场化配置资源,因此政府不应限制其投资行业、投资地域及资金的所有制形式等。政府法规只因对合格的投资人做出规定即可。这种市场化的投资基金,我认为可以有商号,不宜用地区或行业作为基金的名称。因为你用一个行业或者一个地区作为基金的名称,就意味着你的资产组合当中有很大一部分组合都要放在这个地区或者这个产业当中。但是真正的市场化的投资基金,它应该是投资分散的、多元化的,这样才可以有效地规避风险。


三、对投资基金的监管


1、要区分对基金管理人和对基金的监管。基金管理人及其从业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操守、是否遵循“忠诚原则”是监管的重点。在英国所有的基金管理公司都是英国金融服务局来管理的,美国对基金管理公司是按《投资顾问法》进行管理。如果公司的客户在15个人以下,可以不到美国证监会去备案,但是这15个客户实行的是“穿透式”的管理原则。如果一个基金后面有好多个客户,应该把基金的个数乘以客户的个数,就得出你的整个客户个数来。据我理解,这么严格的客户限制,应该是绝大多数基金管理公司都会要到证监会备案的。


我认为在中国对于基金管理公司发起的基金,只要是向特定对象募集的不超过200份,就可以实行行业的自律管理,监管的重点是向客户的信息披露。就一个基金本身的发起讲,如果是私募的话,投资者范围比较小,我认为不应该过多地去管理。但如果说一个基金管理公司,尽管你管理的客户很少,只有15个,但是发起的基金的份额超过200份的话,也是一种公募的基金,是私募设立的一个管理公司在管理一个公募的基金,这时也应该按公募投资基金法规对基金的运行进行监管。


2、要明确投资基金的监管主体。投资基金是一种金融工具,无论是公募还是私募,它的投资对象都是广义的证券,因而应该由证券监管机构进行监管。在这个问题上,我过去一直想回避,因为中国是“一行三会”的金融管理体制,有三个金融监管当局,而且中国的各类金融机构都在做类似的资产管理的业务。但是各个监管当局都制定了不同的管理办法,在现在的金融立法当中,是不是要明确一个统一的监管机构,其实大家是有不同意见的。但是我想此次美国金融海啸也许能够统一我们大家的认识。对于金融机构应该实行功能监管,同一功能的金融工具,最好由一个监管当局来监管,这样的话才能够明确责任,也有利于监管协调。


公募证券投资基金由证监会监管,公募与私募也会发生转换,由同一个监管部门进行监管,能够保持监管的连续性。在前一段时候,我发表意见的时候,我曾经说过统一规则、分别监管,我是考虑到三个监管当局的既定利益格局,但是我想在现在的金融海啸面前,为了全社会的利益,应该在基金业的监管方面服从证监会的统一监管。


3、要区分对投资基金的监管与参与投资基金的行为主体的监管。对于投资基金的管理公司和发起的基金运作的监管,应该统一监管部门。对于参与投资的主体,如果是特殊主体应该由其监管机构负责。比如国有独资企业、金融机构能否参与公募或私募的投资基金,应该由监管部门根据风险控制的原则做出规定,除此之外的市场主体,应该由它的董事会做出自己的规定。


4、要统一认识,尽快完善投资基金的法律法规。中国现在没有一个统一的投资基金法,只有《证券投资基金法》。而我们现在经济发展需要有公募的投向实业的基金,也需要私募的股权投资基金和证券投资基金,特别需要私募的股权投资基金的发展。现在尽管在法律上没有大的障碍,但是也有很多的问题,使得它们不能够顺利发展,因而我认为应该完善立法。


最近发改委在牵头制定股权投资基金的办法,我认为这是比较好的。我希望能按照刚才的概念来立规则,如果我的概念不对,希望大家提出批评和指正。这个规则立好了,中国就能够出一个比较好的投资基金法,把公募的、私募的、证券的、实业的都可以在一个法里给予比较好的规范。1999年到2002年,九届人大财经委曾经成立过一个投资基金法的立法小组,其中第九章就是对私募基金的规定,即向特定对象募集资金。因为对基金的认识不一致和对监管权归属问题认识不一致,为了在九届人大获得通过,立法机关采取了妥协的办法,把第九章拿掉了,也就是把有关私募基金的部分拿掉了,把《投资基金法》改为了《证券投资基金法》。《证券投资基金法》公布之后,确实对基金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也很遗憾,对于各种私募基金没有给予更好的法律空间。


在今天国际出现金融危机的时候,我们可以看到,私募基金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管理不好,也会有一定的危害性,特别是高风险操作的对冲基金。因而在现在的情况下,我们大家凝聚共识,推进立法,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四、当前发展股权基金的紧迫性和政策建议


1、发展人民币基金,促进产业整合、技术进步。经济转型需要技术创新,企业技术升级、企业重组、行业整合,这些都离不开股权基金的作用。世界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下滑,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利用两个市场的机会。我们应该联合起来制定一个很好的法规,让中国的人民币基金能够迅速地形成,可以让这些成熟的人民币基金购买了外汇,参与到国际上的收购兼并当中去。有的人说金融危机给中国创造了机会,但是中国绝对不可以以中投公司的名义大量出去收购,外汇储备也不可以这样去做。我想最好的办法,就是解放中国的金融,让中国的老百姓能够自主地运用自己的资金,就是要发展人民币的基金,让人民币的基金换成外汇到国外去投资。在座的中外的VC和PE的管理者们,你们都有丰富的经验,应该在中国设立更多的人民币基金,把中国带向世界。


2、要发挥政府政策的引导作用,促进股权基金的发展。


首先,政府可以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最近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关于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规范设立与运作的指导意见》。这个文件提出了一个很好的理念,即“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防范风险”。而且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可以运用参股、融资担保、跟进投资或其他方式运作,这对于创投企业的发展是一个福音。如果政府能够在现在的产业转型和经济转型过程当中设立产业投资引导基金,对于普通股权基金的发展,引导它们投向政府所需要的发展行业,也是一项积极的措施。


其次,政府应该尽快的明确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的税收政策,尽快明确合伙制股权投资企业的工商登记办法。《合伙企业法》生效已经一年多了,但是相关部门还没有做出相应的配套措施。10月29号全国人大召开的立法工作会议上,已经明确地提出各个部委应该在立法的同时把相应的配套法规做好。现在已经生效的法规,还没有做出配套法规的,要尽快做出法规。给VC和PE创造好的法律环境,这是一个好消息。


3、科学总结经验,完善投资基金的金融政策。


一是关于合伙制投资基金的开户制问题。目前已有许多在开户管理办法之外给予开户的先例,对此问题不是开与不开的问题而是对账户的监管原则问题。


二是合伙制和信托计划下的企业上市问题。现在证监会对于合伙企业的开户和上市问题,最担心的就是怕名义上是一个合伙制企业,有50个合伙人,但是每一个合伙人背后都拖着一堆的客户,中国的很多金融风险都是由于出现“拖斗”现象而产生的。因此我建议用“穿透式”的原则解决非公众公司股东个数上限的问题。在上市之前它的股东不能超过200个。如果说有了100个股东,又出现了合伙的PE,你就可以看合伙的PE是不是50个合伙人,其中实业的企业完全可以把它当做一个投资主体。如果是一个自然人,也可以作为一个投资主体。但是如果它是一个咨询公司,或者是另外一个合伙企业,就需要把另外一个投资公司、咨询公司或股权基金的所有的股东都算在一起乘起来,借鉴美国的做法,用“穿透式”的办法把它的总数集中起来,如果不超过200份,就应该允许它上市。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所有的PE和VC退出的问题是难以在中国境内解决的。证监会也在积极的研究这个问题,我想会尽快得到解决。


三是金融监管当局应该尽快明确金融机构投资股权基金的原则。保险、证券、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尽管自有资金很少,但它们筹集了许多资金,它们能不能够参与做LP(有限合伙人),应该制定出一个规则来。其实并不是说投资于投资基金风险就很大,关键是控制好杠杆率和资产组合。当前的金融海啸可能会使监管当局在这个问题上更加谨慎,但是也没有关系,用现在市场比较冷的机会,大家比较冷静地来探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也能够解决。


四是应该尽快开辟场外市场,为股份制企业股权流通提供合法场所。有一个场外市场,而且是具有融资功能的场外市场,对于几轮融资和最后培育出一个合格的上市公众公司是有好处的。


最后希望大家抓住机遇,练好内功,提升市场的认可度。现在尽管是经济低迷的时候,但是对于VC和PE来说是大家发展的最好时机。因为在经济过热的时候,其实PE也有一些泡沫化, PE去找企业的时候,开出来的价格可能是无法接受的。但是现在市场冷下来了,大家可以精心地去挑选确实有价值的企业,加以培养。我们所有做VC和PE的,应该用自己的业绩在市场上树立威信,这样在市场好转的时候,就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向这里。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大家得资金不易,用宝贵的资金慎重地去投资,效果可能会更好。



在当晚的欢迎晚宴上,即将卸任的CVCA理事长熊晓鸽先生率先登场。他简要回顾了CVCA成立以来,中国VC/PE行业发展成长的历程,其间伴随着CVCA成长壮大的故事以及为了推动行业健康良性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他指出,在这个经济危机蔓延的时期,有困难、有挑战,但是对行业而言,也伴随着机遇。将困难和挑战成功转化为进一步发展的机遇,才是与会的精英所应该考虑的。熊先生的任期即将结束,但是他对于CVCA的未来,有着许多美好和令人激动的展望。


熊晓鸽先生之后,高盛亚洲董事总经理Teresa Teague女士登台。她的发言同样传达出在这个行业发展的寒冬,大家应该想的是如何积蓄力量、做好进一步发展的准备。她对接下来一天的主题论坛充满期待,并相信通过论坛的讨论将解决许多大家关习和盼望得到解答的疑惑。


冯仑先生是当晚发言的最后一位贵宾。冯先生作为中国民营企业家和早期创业者的成功代表,带领大家共同回顾了民营企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从稚嫩走向成熟的过程。冯先生说,中国民营企业改革开放以后最早期的形态,是非常原始的“江湖组织”,这样的状况也持续了很长时间,直到1993年《公司法》的出台,标志着中国的民营企业有了一个规范的组织样本和约束力量。这之后直到2001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际投资机构进入中国,风险投资和股权投资这样的事物不仅以新概念的形式令中国的企业家耳目一新,并且也实实在在让中国的企业家见识到了这样的资本运作概念所蕴含的巨大能量。在目前这样一个经济转型和制度完善的新关口,中国的企业应该更积极地从争取投资,与国际国内风投和私募加强合作的角度考虑如何发展和壮大自己。正如冯仑先生所说,“当我们(企业)碰到你们(风投/私募)的时候,是我们下一次幸福的开始。”



论坛一:人民币基金的政策解析以及其发展路线图


论坛主席:田溯宁 中国宽带产业基金 董事长


论坛嘉宾:

曹文炼 中国发展改革委员会财政金融司副司长

林哲滢 中国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

何小峰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

李 黎 美国德普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郭 强 方达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陆倩南 普华永道企业并购服务税务总监


本场论坛主要聚焦于人民币基金政策制定、对政策的领会和理解,以及人民币基金的发展方向。作为本场论坛主席,中国宽带产业基金的董事长田溯宁先生提出本场论坛将从两个角度讨论有关人民币基金的问题。其一是从人民币基金的政策角度,即究竟人民币基金的发展有哪些政策进展,政府又应该加强哪些工作。另一个是关注外币基金管理公司应该如何进入人民币基金市场。他指出,中国的改革开放到今天也整30周岁了,中国将如何在政策上进一步“改革开放”,正是能够通过政府将如何引导人民币股权基金市场进一步发展这样一个议题加以评断。正如温家宝总理所说,中国对解决全世界金融危机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而如何能做好自己的事情,如何能够使股权投资基金,在促进中国经济健康发展中起到作用,这也是当前需要回答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发改委财政金融司副司长曹文炼先生表达了两个观点。其一,他认为,虽然PE行业在金融海啸中受到冲击不可避免,但是其行业自身特点决定了它所受的冲击在所有金融行业中是相对较好的。原因在于:第一,它的杠杆比率高,风险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分散;第二,它用的是机构投资者长期性的基金,预期资金压力小;第三,这个行业跟实体经济关系更密切。曹司长认为,借着金融危机爆发的机会,让这个行业适当冷静一下,让企业的估值更合理,未尝不是一个好的现象。另外,就中国的具体情况而言,政府正在宏观上积极研究制定扩大内需的政策。而当前扩大内需特别需要的就是要开辟各种资本金的来源,包括国债,PE、VC提供股本投资。再者,经过多年来PE和VC行业的发展,政府和有关部门虽然在有的问题上存在分歧,但在大问题上还是达成了共识,这都昭示着行业的总体发展向好,并且有足够的实力抵御金融危机带来的影响。


接下来,曹司长回答了关于人民币基金发展路径的问题。他指出目前针对VC行业管理的法律法规应该说已经走上了规范化的渠道,对于PE,许多配套法规也在逐步跟上。目前对小型PE更多的是市场化运作,而对大型股权基金PE,从国务院批准天津渤海产业基金试点到现在,先后批准了10家,每家规模都在60亿以上。国家目前正在观察这些基金的效果和运作情况。另外,国家也开始尝试中型的人民币股权基金。目前在天津的滨海新区设立了2家社保基金,在发改委备案,国家也在积极研究其运作效果,以决定下一步是否会扩大推广范围。


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林哲滢首先从目前的大环境入手,谈到了发展人民币基金正当其时。他认为,金融危机的出现给产业整合提供了一个机会,政府和企业面对金融危机,该出手时则应出手。各部委、政府各有关部门以及业界,如果能加强合作,一道克服发展人民币基金的诸多阻力,联手创造一个一流的投融资平台,就一定能够推动产业的整合和市场的成长。林司长提出,政府应该大力发展人民币基金,同时吸纳和运用好海外资金,让资金的利用走上一个良性的轨道。


林司长进一步谈到人民币基金路线图问题。他说,在中国的市场,创投和私募还没有严格的界限,在这种情况下,现有的法律框架可以让外资和人民币基金通过外商创投进来,这是一种“借道”的方法。而如果不借道,人民币基金成立以后,可以由外资、合资机构进行管理。这样就能迅速形成人民币私募市场,进行成长型企业的整合。


最后,林司长希望业界和政府共同努力,借这次金融海啸带来的机会,拉大内需,加大投资,托起健康的市场,使中国成为世界强国的步伐加快。


北京大学金融与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何小锋先生则对如何在中国发展好人民币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第一,首先要在私募基金领域处理好政府定位和市场运作的关系。未来的中国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应分清楚两方,一方是产业投资基金,应该让它们健康发展。但是这些毕竟是政府批准、政府推动出资和政府引导投资方向的基金,带有中国特色。而另外一方PE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则是市场化运作的结果,应该按照市场规则进行,政府需要做的只是进行适度的监管。第二,发展人民币基金和私募股权基金,可以重视地方政府的力量。比如天津、北京、上海,甚至西部重庆的地方政府,都在积极推出有关优惠政策,推进PE行业的发展。地方政府通过积极引导、推进优秀项目,可以培养出优秀的发展样板。第三,目前在中国,要促进PE产业的发展,一定要锻炼出一批真正优秀的投资管理人。第四,从低潮做起,把握经济危机带来的产业机遇,不失时机地推进PE产业的快速起飞。


德普律师事务所李黎女士、方达律师事务所郭强先生,则从各自所了解的法律框架的制定和完善方面谈到了如何促进人民币基金的发展。李黎女士认为,在中国发展人民币基金,目前大的法律框架、法律环境基本已经形成,这为在中国发展PE提供了很好的架构。就具体细节来讲,目前在法律操作层面的确还有许多制约人民币基金发展的条条框框,比如关于外商合伙企业开立证券账户和作为上市股东方面的限制,外管局142号文对结汇的限制等问题,需要主管部门以更开放和积极的态度予以解决。郭强先生也谈到了142号文对外资创投、私募公司的较大影响,还有在有限合伙制的企业里面,典型的GP要做1%认证资本的出资,这样的基金出来以后,在下游投资的时候,是不是受制于产业投资政策的限制,或者受制于2000年的政策规定,在这方面政府之间的许多具体法规实际是有冲突的。所以如果能解决好各种配套法规的一致性问题,对于行业内的外商企业进行具体的操作,将减少许多不必要的麻烦。


最后一位发言的普华永道企业并购服务税务总监陆倩南女士着重谈到了私募股权基金税务方面的问题。她说,从大的环境来看,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在08年1月1号开始执行,这样的话合伙企业究竟应该怎样去交税?目前国家的规定并不是非常明确,但是有一些地方已经在这方面先行一步。比如天津,去年和今年陆续发布了一些税收方面的规定,比较明确的规定了关于合伙制股权投资基金怎么样去交税的问题。另外,它允许了穿透式的模式,允许合伙企业拿到合伙人处去交税。目前,国家对于天津的这种模式是默许的,而具体有关这方面的政策,也还在制定中,最近或者09年应该会有一个比较明确的说法。



论坛二: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海啸”对大中华地区VC/PE行业带来的深远影响


论坛主席: 熊晓鸽 IDG创业投资基金、创始合伙人/IDG集团、全球常务副总裁兼亚洲区总裁


论坛嘉宾:

邝子平 启明创投创始合伙人

吴尚志 鼎晖投资董事长兼创始合伙人

薛 澜 花旗环球金融亚洲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中国研究部主管

阎 焱 SAIF顾问有限公司首席合伙人


本场论坛聚焦当前形势,围绕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对大中华地区VC/PE行业的影响,展开了精彩的讨论。


论坛主席熊晓鸽先生在简要介绍了讨论的主题和背景后,首先邀请来自花旗银行的薛澜女士发言。薛女士简要分析了当前经济形势的复杂和全球主要经“救火队员”的角色,纷纷采取减息、注资等动作,极力填补金融危机所带来的经济漏洞。美国作为这场金融危机的策源地,受到的影响十分深重,而其过去几十年靠财政和贸易赤字来保持经济增长的模式,一定无法再坚持下去。美国明年将面对非常困难的经济形势,而中国也不例外。的确,从宏观数字来看,中国明年的经济发展,各项指标或许仍能傲视全球,保持8%左右的增长;但是从微观来讲,中国的企业将面对非常困苦的境遇。中国已经保持了多年的高速增长,现在的主要问题不是经济放慢了,而是放慢得太快,这样产能过剩的现象马上就会显现。尤其是,中国企业的固定成本比较高,在这种形势下,盈利一旦急转直下,就会形成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局面。


启明创投的邝子平先生的发言相对乐观。他首先比较了这次的金融风暴和97年亚洲金融风暴,指出,第一,这一次跟上一次的一个重要差别在于,上一次金融风暴,绝大部分在中国的投资机构都是外国大的投资机构,它们面对危机所执行的政策主要来自于总部的指令,所以不一定反映了客观情况的需要,导致当时在中国撤资的情况很严重。而VC/PE行业发展到今天,首先外资扎根中国、立足本土的观念更强了,另外本土的VC/PE公司也更加成熟,所以承受压力的能力也相应提高。再者中国的国力现在非常强大,从政府角度讲,抵御风险的能力和战胜风险的信心都更加强大了。不过,相对97年金融风暴,这次的危机波及面更广,波及的行业众多,持续时间也相应地会更长。对VC/PE而言,投资和推出的机会都在减少,因此也是非常困难的时期。


鼎晖的吴尚志先生直言,这次金融危机对VC/PE行业的影响是非常直接的。 第一,已经上市还没套现的股票出现大跌;第二,从融资上来说,明年的境况会更差。LP的元气被挫伤,投资的意愿也会降低。另外,从投资上来说,投什么样的行业、投什么样的企业,在这个非常时期都会需要异常慎重。当然,在这种情况下也会不断浮现出机会,明年、后年,大大小小的机会应该都会陆陆续续地出现。最重要的是要沉得住气,慢慢做。


阎焱先生认为,这次金融风暴昭示着新的金融体制即将产生。经济、金融如果完全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来调节,人的本性的贪婪和制度上的缺陷,一定会给整个市场带来灾难性的影响。他进一步谈到,这次危机对行业来讲的几个影响。第一是对已经上市的企业,资金大量缩水,而准备做IPO的公司,不得不推后原定计划。这使得GP投资人在今后的投资中,需要更加谨慎;而从整个行业来讲,某种洗牌整合的过程恐怕将不可避免,今后中国的VC/PE行业或许也将告别一个大家普遍盈利、容易盈利的年代。当然,VC/PE是一个反周期的行业,别人看是冬天,也许对VC/PE来讲就是春天。这次的危机不断地提示着投资人,选择投资一定要谨慎。


在问答环节,与会者就具体如何操作公司业务以降低金融危机的影响向台上诸位取经。论坛嘉宾们表示,谨慎是一个很重要的投资底线。另外,坚持自己所坚信的项目判断标准,努力做好自己手头的事情,以不变应万变,才是抗御这场百年一遇的金融风暴的正途。



论坛三:中国私募股权基金(PE)和创业投资(VC)行业发展趋势


论坛主席: 张懿宸 中信资本 首席执行


论坛嘉宾:

Christopher Bown 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黄晶生 贝恩投资董事总经理

许盛渊 英特尔投资投资总监

珍娜·马修斯 珍娜·马修斯集团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刘海峰 KKR全球合伙人兼大中华区总裁

徐 新 今日资本集团 创始合伙人兼总裁


紧接着上一场论坛有关金融危机对中国私募股权基金(PE)和创业投资(VC)行业的影响讨论之后,本场论坛关注PE/VC行业在中国未来的发展趋势。论坛主席、CVCA新任理事长张懿宸先生首先为论坛主题指明了方向。他指出,以往中国基金的投资回报,大多数是依赖于资本市场对中国的看好、私募市场到公开市场中获得溢价得到的;但在可预见的将来,股票市场、公开市场的溢价不会像前一、两年形势那么好,所以PE/VC行业应该考虑回到最基本的层面,即怎么帮助被投资的公司创造价值、帮助他们增值。


英特尔投资总监许盛渊首先与大家共同分享了他们公司的经验。英特尔在做投资时,第一考虑的就是怎么帮助公司成长。他们的方式第一是帮公司介绍一些客户,凭借英特尔公司的地位和影响力,可以帮助一些小公司结交到对他们有用的客户。第二是科技。一些公司在做产品研发时,英特尔的专家可以为他们提供支持。最后一点是渠道。英特尔擅长建立新渠道,这一点也可以大大助力他所投资的公司实现快速成长。


作为在全球PE领域做收购交易的鼻祖,KKR的刘海峰先生与大家分享了该公司30年成长发展的心得。KKR在市场好的时候开始进行杆杠收购,得到的回报类似于暴利行业的收益,相当可观。但是在80年代的时候,KKR受到了很大冲击,原因来自竞争的加剧,从企业的角度讲,买进的成本比最终卖出的价钱要更高,这个时候大家比拼的实际上就是如何使被投企业获得真正的成长和增值。当经济普遍向好时,行业企业普遍上涨;但是当GDP增速没有那么快时,企业增值真正靠的就是管理。


KKR内部有很强的管理团队,能有效的帮助被投公司的管理层开展工作。KKR30多年来投的公司没有超过200家,实际上70%的时间花在怎样帮助被投的公司细化好、执行好管理方案。通过强化管理帮助企业真正成长,在市场好的时候,能够为投资公司带来高额回报;在市场惨淡时,也能保持稳健的回报水平,对于PE/VC行业来说,这才是最关键、最核心的。 富而德律师事务所的Christopher Bown先生也从管理的角度谈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鼓励员工持股,将公司管理层的利益与普通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能够有效激励公司的快速成长。


贝恩资本的黄晶生先生向大家深入介绍了贝恩资本做投资的风格,就是用“投资作为切入点,进行管理咨询的服务”,因为他们本身就是以管理咨询起家的公司。他们善于用收购式的投资理念,去做成长型的投资。贝恩资本需要严格控制项目数量,但是要保证质量,方法就是在投资标的公司后,他们会派驻人员去标的公司工作,帮助公司做计划、做发展蓝图,目的也是一个核心观念,那就是要帮助被投公司实现真正的成长。


作为企业领导能力和企业发展方面的国际专家,珍娜·马修斯女士则谈到了对于PE/VC管理层的培养,特别是成长中的、有潜质的年轻管理人才的培养。他们公司在美国设立了VC的学徒项目,年轻人可以通过这个项目的锻炼,最终成长为VC的投资者。她认为,对于VC来说,唯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才、人才、人才;他是不是有能力学习和成长,是否有价值被培养。VC投资人也要了解被投资公司的那些企业家,观察他们,判断他们是否有潜力;不断教育他们,培养他们,和他们并肩工作。


今日资本集团的徐新女士和与会嘉宾分享了她的团队如何帮助被投公司创造价值。她说,她的团队其实只做3件事。第一件就是帮助企业家做KPI系统(绩效管理),打造企业文化。第二件就是做培训。第三件是进行公司品牌建设。她称之为“三大法宝”,能够帮助被投资公司实现快速和高质量的成长。



论坛四:中国新能源与环保产业投资的新商机


论坛主席: 邵俊 德同资本 主管合伙人


论坛嘉宾:

石定寰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 理事长

陈家强 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首席投资官执行董事

罗 响 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中国投资与技术促进处首席代表特别事务助理兼产业集群与资本运作方案负责人

徐 征 Sierra Solar董事长兼总裁

张传卫 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


本场论坛从产业观点出发,探讨新能源与环保产业在中国的投资机会。论坛主席、德同资本的邵俊先生在开场白中指出,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热点话题,寻找清洁能源、替代能源的工作越来越成为各国政府的重点。在中国,发改委设立了专门的能源局,国家环保总局也已经升格成为国家环境保护部,这些都说明中国政府已经把节能环保放到了政府综合决策的层面,政策也在向促进相关行业发展方面倾斜。


国务院参事、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理事长石定寰先生进一步从政府角度解答新能源行业发展以及政府在其中所扮演角色的一系列相关问题。他说,我国政府对于发展新能源一贯非常重视,另外也努力推动风险投资在促进新能源产业发展方面能够带来的积极作用。人类目前面临着传统能源日益枯竭、气候变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发展新能源、尤其是各种低碳或者无碳能源,成为各个国家应对气候变化、解决环境问题的重大出路和战略性举措。当然,随着石油危机的缓解,加上可再生能源还很难在价格上、成本上与常规能源竞争,目前新能源发展的势头有一些减缓的趋势。但是,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总的趋势是不会发生逆转的。所以中国政府从2000年开始,也出台很多重要措施,推动可再生能源、清洁能源的发展,包括确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为今后发展可再生能源定了基调、也从法律上提供了支持;国家制定的2006到2020年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也把能源作为优先领域里的第一优先,把开发可再生能源、特别是低成本、大规模应用的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领域中的优先。国家的中长期节能减排目标、能源产业结构调整目标,一旦完成,都会对中国未来的能源产业的发展,以及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建设目标,带来实质性的影响。


石理事长还具体介绍了中国在主要的几个清洁能源领域的发展现状。中国的风力发电产业的建设,在世界范围内也是增长非常快的;在太阳能方面,中国已经在2007年成为世界上生产太阳能光电板最多的国家;热力能源的利用,中国也是世界的排头兵。从长远来看,中国把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调整能源结构、促进节能减排以及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一个重要议题、重要行动来做,中国政府也将会更进一步加大对整个产业的支持力度,进一步完善政策,鼓励各方面的投资,希望各个方面的投资能更加关注新能源和再生能源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强中国相关的薄弱环节。


作为来自产业方的代表,Sierra Solar的徐征博士和广东明阳风电产业集团的张传卫董事长则发表了各自的看法。徐征博士谈到了太阳能的问题。目前太阳能电池已经进入到第二代即化合物薄膜电池的发展阶段。目前阻碍整个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因素,一方面来自于这种技术能否实现量产,另一方面在于它的成本能不能降下来,能不能和传统能源展开竞争。从政府角度来讲,如果有政府的补贴和主导,也能够推动这个新技术方向的发展和生存。而就风能的发展状况,张先生提出了三点意见。第一,投资风电需要理智和谨慎,同时也要加快投资。从2008年每年的风机总装机容量超过600万千瓦,到2010年中国每年要超过1000万千瓦,市场带动的装备整机需求每年的市场不少于600亿人民币,管理的产业链带来的价值超过1000亿人民币,说明了这个行业在中国发展的巨大市场空间;资本资源、技术资源、人才资源也都在向这个产业聚合,所以这是一个非常具有前景的领域。第二,中国将成为风电制造的中心。中国的风电发展与世界基本同步,而且风电技术在目前的替代能源中是最成熟的、最具规模开发可能性的,并且真正可以在电这个能源中占到20%以上、甚至是30%的份额。中国现在兆瓦装机整机成本已经降到6000万人民币,跟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40%的价格差,在国际上的发展极具竞争力。第三,私募融资对于中国风电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助推作用,明阳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张先生不无感激地说,在工厂的设计图纸还没有出来时,第一家风投、1亿左右人民币资金就已经到位;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10亿人民币的融资又相继到位,使集团在三年间,从一个白手起家的状态到现在具备1000兆瓦机出厂能力,所以VC/PE是功不可没的。


气候变化资本集团的陈家强先生和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的罗响先生作为投资方的代表,对两位产业方代表提出的观点作出了回应。陈家强先生首先简要介绍了气候变化资本集团的投资所覆盖的领域,并指出,中国是该公司最大的投资市场。陈先生说,气候变化资本集团对于风能和太阳能非常关注,在具体操作投资项目时,出于回报率的考虑,大多会选择投资产业链中回报率比较合理的项目,比如设备供应商或者生产商。陈家强先生认为,中国未来在提高能效、污水处理特别是工业废水的处理方面,也会产生很大的市场需求,作为投资方,他们也会关注这些领域。罗响先生则首先介绍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中国开展的主要工作,包括:第一,积极推行股权加CER(核准减排量,Certified Emission Reduction)黄金标准的方式。从原来纯粹的碳指标的购买,逐渐向清洁能源方面拓展。第二,作为非盈利机构,承担社会责任的要求,积极推动产业链打造。通过亚洲投资银行、世界银行等等这些公方的支持,推动清洁能源产业链的打造。另外也加强和地方政府的合作,帮助他们达到中央政府制定的节能减排的目标。第三,作为联合国系统里面唯一一个和企业直接打交道的机构,联合国工业组织努力做好行业选择的领头兵。利用联合国的渠道,利用规则的制定者的角色,利用该机构所提供的资助,企业可以和该机构共同做一些课题,推动中国清洁能源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最后,罗响先生郑重地承诺,“作为联合国在中国专门来本地化的机构,我们正在去掉联合国的官调化,正在放下架子,跟企业家、投资者共同合作,希望为中国清洁能源和清洁技术的发展起到一个表率和实验先锋的作用”。


在提问环节,论坛嘉宾着重回答了大家关心的新能源成本问题。专家们认为,新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的成本问题,有些需要靠政府的补贴来解决,而这种补贴成本,其实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大;另外,并不是说石油的成本决定了对新能源接受的问题,正如石定寰先生所说:“石器时代的结束,不是缺乏原材料;石油时代的结束,也绝对不是缺乏石油”。新能源的发展未来是良好的,解决成本带来的障碍也是可期的。



论坛五:如何选择和把握投资退出的最佳时机以及策略


论坛主席: 孙强 美国华平投资集团 董事总经理


论坛嘉宾:

博海纳 富而德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雷 俊 高盛(亚洲)有限责任公司董事总经理、除日本外亚洲区并购部联席主管

李俊杰 美富律师事务所合伙人

罗大伟 美迈斯律师事务所高级顾问


本场论坛汇集了投资公司和法律事务所的专家们。他们以自由讨论的形式帮助与会者深入理解如何选择和把握投资退出的最佳时机以及策略。综合起来,几位专家从如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他们的观点:


  1)在市场环境差、退出机会不多的时候,仍然可能存在一些定位佳、股票回报率也好的公司,这时候就要善于和勇于投资这样的公司,并把握住合适的时机实现退出。而且市场环境差,市值也会相应降低,这也是一个进入市场并进行价值聚合的好机会。


  2)帮助所投资的企业最终完成IPO,以实现成功的退出,是各家投资机构都希望能够最终达成的。但是,IPO不是一切,股价会上升,但是股价也会下跌,归根到底还是要把所投资的公司做好,让它的业绩能够帮助投资公司实现真正的增值。


  3)关于二次融资,即“基金的基金”。在美国、在欧洲,“PE到PE”的交易越来越常见,如果有一家被投资公司基本上到了项目的晚期,但是这个公司仍有非常好的发展前景,管理层可以考虑把这家公司卖给其他的PE买家。比如说如家快捷,以前它的PE值可以达到100,但现在下降了10倍。它现在出价的倍数的确是有一定的限制,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到和如家快捷并购,这样进行并购之后,要比自己上市便宜得多。在股票市场比较干涸的时候,人们一般会选择这样的二次收购;市场好的时候,也有很多这样的二次收购。


  4)从历史上看,IPO作为退出方式,当然比非IPO的方式回报更丰厚。但是IPO退出也有不少的限制,比如对公司业绩和标准的要求较高,许多被投资公司并不是随便就能获得IPO退出机会。所以论坛对非IPO退出方式也给予了许多关注。比如出售(Trade Sale)等。不论是进行IPO还是出售,有关的法律文档、合规、相关流程的准备都需要非常的细致和专业,需要非常好的专业人员来监督和控制每个环节。作为投资者,一定要非常了解自己,同时也要让自己的律师非常了解自己。


随着第五场论坛的落幕,本届年会主办方之一、富而德律师楼合伙人安伟斌先生宣布本次盛会圆满结束,并简要总结了大会所取得的成果。他说,来自政府方面的代表的发言让他坚信中国经济未来继续向好的态势不会改变,而且VC/PE产业的发展也必将获得政府更多、力度更大的支持。然后,他向大家介绍了富而德在嘉宾中开展的现场迷你小调查的结果。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嘉宾对于中国目前仍存在很多机会这一点,坚信不疑,当然,大家也承认明年的退出机会的确受到了很大影响。另外,大家认为电信、IT以及制造业、新能源等领域,目前也仍然有着不少的投资机会。调查也显示出大家对人民币基金作为融资途径和海外红筹模式的关注。最后,安伟斌先生对在座嘉宾的支持表示感谢,并对明年峰会的召开,表达了期待和祝愿。


2014


欢迎致辞


CVCA理事长弘毅投资总裁赵令欢先生



  大家早上好!CVCA年会是每年一度,我们会员和特邀人士聚会的一个专业性的盛会。我们非常希望通过聚会交流,能够为大家提供最新的消息,最新的见解,能够有更好的认识。


  我们这个行业今年来谈这些事,尤其有意义。宏观经济大家都说进入了新的常态,实际上在我们从业人员脑子里,特别是做PE端的感觉主要是减速的压力。而正在召开和闭幕的全球互联网大会是热火朝天,温度达到了沸腾的阶段。当然这里面更多是风险创投的机会。所以如果把这两边加起来,实际上体现出我们这个行业现在面临的一些外部环境,值得探讨,值得去深究。作为会员,我们特别希望和倡导的是相互交流,共同来维护我们的行业、发展我们的行业。


  另一个方面,我个人感受特别强的,就是国家实际上在发展中也到了一个特别关键的阶段。从政策和监管的角度,思路在剧变的早期,剧变可以从一些过程做的早期实验可以看到它的苗头。好比说关于资本项下的有限开放,对我们业界有巨大影响的一件事。如果大家看看在上海自贸区做的早期实验,实际上可以充满希望。但是这里面更重要的不是按照过去的监管思路,或者我们这些被监管的从业人员,预测按照政府过去的行为方式,我一项一项地开,一项一项地解。从自贸区资本项下开放,这个是我们参与的实验,我看到更多的是政府对它管什么,不管什么,怎么管的一个彻底改变的早期。好比说负面清单。最近其他行业政府在大幅度地削减所谓审批事项。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作为从业者也应该坐下来讨论,因为真正自律的时代即将来临。以前因为管得多,我们用自律为口号,希望政府少干预,但是下面实际上市场的力量会越来越多,自律的责任越来越重。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下,我觉得今年我们在这儿讨论,会有很多可以互相交流,互相沟通的话题。


  那么这次交流,我希望像刚才孙会长说的一样,大家能够把它当成我们每年花时间,互相交换信息、互相交流经验、敞开来说。这次组织的形式也恰恰是为了支持这个。


  所以我在这儿预祝大家能够有很大的收获。在我结束我的讲话之前,也要代表我们的协会感谢大家的参与,特别感谢为了办这次年会能够支持我们的这些赞助商和支持者,希望大家有一个完美的会议历程,谢谢大家!

 


中民投的发展路径


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董文标



  2014年11月21日,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董事局主席董文标先生为2014中华股权投资协会年会暨中国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峰会做主旨演讲,以下为董文标先生演讲实录:


  大家上午好!我刚刚从民生银行辞职,不再做董事长,后来由全国工商联发起、国务院批准成立了中国民生投资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民投。将来的发展路径董事会也做了一些讨论,大体上是这样的考虑。


  未来发展路径还是要做全牌照的金控集团,大概是用五到七年的时间把银行、证券、保险、信托搞一个金控集团。


  中民投将来也会做股权投资,就是产业投资。这些投资未来我们考虑做财务投资,未来都会建立比较好的退出机制,达到一定规模水平以后,然后再逐步退出来。


  未来中民投走的路径是这样的路径,在整个投资序列上考虑先做一些产业整合。这是因为原来我在民生银行工作的时候,2007年民生银行开始做事业部,事业部雏形很深的介入到一些行业中间。比如说能源行业、交通行业,有能源金融事业部、交通金融事业部、冶金金融事业部,当然还有一些小的,譬如说石材,像我们在福建在厦门水投,专门搞了一个石材金融事业部。实际上世界75%的石材都是在那里交易的,后来还成立了茶叶金融事业部。


  这些事业部实际上为后来投资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目前中民投成立时间比较短,8月份成立到现在,路径是这么走的。产业投资方面现在也在加速推进。今天上午我们讨论了光伏产业。原来民生银行有一个能源金融事业部,所以在这方面做了很深的研究。现在最大的问题,这个行业是属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型行业,这一块原来在中国是非常有特点的,非常市场化的,95%都是靠民营经济来做的,国有企业在这个产业链上介入的非常少。


  中民投成立以后注册约80亿成立了中民新能源公司。中民投通过资本市场、跟投、风投,都会考虑就地转换问题。中民投不做上游,矿山资源、冶炼、切片包括组件都不做。我们做的是什么呢?做的是最下游,做电站、分布式、伪智能电网、高效电池。这是我们做的一些产业,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产业。但是这些产业总的来说,我们是在最短的时间内进入资本市场,然后由投资人、监管人和完善的董事会去管理,而我们逐步转换为财务投资。


  大体上整个发展路径是这样的。中民投未来走哪条路?大家一致讨论的结果是,中民投不会单独去做一般的财务投资,将来的路还是要打造全盘的金控集团,这是出发点和指导思想。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发言实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中国视角上的私募股权投资


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资深董事总经理、私募股权投资部总监何林波先生



  2014年11月21日,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资深董事总经理何林波先生为2014中华股权投资协会年会暨中国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峰会做主旨演讲,以下为何林波先生演讲实录:


  很荣幸来这里和私募股权界的各位做一些交流、分享目前对私募这个行业的一些想法。我今天想跟大家的分享的题目叫中国视角下的私募股权投资。我在这里发言纯粹个人意见。中投公司的私募股权投资部,还是以做LP投资为主,也做一些直接投资。我们做这个投资还是想在和GP做跟投、共投的基础上稳步发展一些直投业务。


  说到中国视角上的私募股权投资,这几年说得比较多的,就是中国企业越来越多的利用资本,通过海外并购的方式走出去、迎进来。这里有几个数字,从2004年到2013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增长的速度,复合增长率是38%。相对的,外商在中国直接投资这个时段的复合增长率是8%。一个是38,一个是8的概念。


  2013年对外直接投资第一次超过了1000亿美金,尽管还稍微比外商在中国的投资1240亿美金稍微少了一下。但是,明年、后年很可能超过它,很快中国的企业在海外、国外的直接投资有可能超过外商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中国有可能很快就成为一个资本的输出国,这个是在私募这个行业现在谈得比较多的一件事情。


  同时呢,你如果看看我们到2012年底的数据,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占全球存量还是刚刚2%,如果和美国相比的话,大概相当于美国的1/10。所以,一方面中国的势头非常猛,同时,如果和其他国家相比还是刚刚开始。第二方面我们再看看中国企业在海外的并购M&A的交易量的话,2013年这个数字大概是530亿美金,最近十年的复合增长率38%。


  在这个过程中有两点很值得注意的现象呢,第一个是在境外并购活动中,民营企业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你要看2014年的数据,2014年上半年中国企业总共有119项境外的海外并购,总交易额346亿美金。在这个数字里面,尽管国有企业还是占60%,占大多数,但是民营企业相对去年同期增长了63%,相对的数字,国营企业的数字相对于2014年上半年同期增长14%,一个63,一个14,民营企业增长的速度显然很猛。


  第二点,国有企业历史上比较多的关注能源和资源领域。我们听得比较多,资源、能源多一些。相对来说,民营企业更关注房地产和高技术行业。据统计,在2014年上半年,民营企业完成的境外并购中有2/3来自这两个行业。这是第二个我的观察。


  第三个,看我们现在政府的政策导向也朝着这个方向发展。我们注意到,新一届领导人多次在公开场合希望中国企业更多参与全球竞争,在这方面有一些监管的变化。比如说2014年4月,发改委发布了境外投资项目核准和备案管理办法做了一个改动。对10亿美元以下的境外投资项目实行备案制,在这以前这个数额大很多。这是今年4月份的。这方面有关部门的改革其实做得很快,就在三天前发改委进一步松绑,在政府核准的投资项目目录,2014年新闻发布会上,发改委外司司长表示根据新的目录,比照2013年的境外投资项目,大约99%的项目都将取消核准,改为备案。而且他还明确地说,除了少数的有特殊规定的项目之外,境外投资项目一律取消核准。他对这个少数、特殊规定还有一些具体的说法。他说所谓的少数、特殊规定指的是投资到没有建交的国家,到受到国际制裁的国家,到正在发生战争、内乱的国家和地区,以及几个敏感行业。除了这些,按照规定要核准以外,其他不论投资规模大小,不论投资什么行业,全部取消核准。


  所以我想在PE这个行业,肯定也很关注。2000年以来,和中国有关的PE活动就得到非常大的关注。美国不光是这几年在全球经济复苏起到龙头的作用,同时,它还发生了一些让别人非常眩目的变化。说得比较多的页岩气带来的能源成本下降。


  这几年,美国的GDP复合增长率大概是2.5。有一个有意思的事,如果你把它公开部门拿走的话,这个增长率大概3.9左右。所以美国经济增长其实非常迅猛。


  欧洲,现在大家谈得比较多的。进一步看德国,很多人可能想到对德国的一些负面的影响和俄国的矛盾,得到可能会受到一些冲击,确实有。俄国这个矛盾如果继续下切的话,有可能我们在俄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破产,这些有可能会回弹到德国去,另外中国比较低的增长对德国也会有影响等等。


  但是同时你看看美国强劲的发展,对德国出口肯定是一个很强力的作用。所以我觉得在欧洲,这个经济状况不见得是我们想象得那么悲观。


  所以从目前时间窗口来讲,对我们在做中国视角下的跨境并购应该是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我觉得可能在美国、欧洲两个地方可能不完全一样,在美国可能更多还是变革、创新。很多人投能源可能对这个感触就很深了。在欧洲可能更多还是技术和品牌。从技术的角度,中国企业历史上的数据,技术引进40%来自欧洲。


  在这个过程,我想作为机构投资者,在这中间可以在中国企业和海外企业之间起到非常好的桥梁作用,大家一起来做事。


  我想跟大家就分享这么多。谢谢,谢谢各位!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发言实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主题:晚宴主旨演讲


中国金融改革对私募股权和创业投资行业的影响



  2014年11月21日,清华大学教授、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稻葵先生为2014中华股权投资协会年会暨中国私募股权/创业投资峰会闭幕晚宴做主旨演讲,以下为李稻葵教授演讲实录:


  各位来宾、各位嘉宾大家晚上好!请允许我谈一下当前经济的情况以及这些经济的变化、金融的改革对股权投资、对风险投资的一些启发。讲几个观点:


  第一:我坚持认为当前中国经济有点像酒店外面的天气,初冬、深秋、有点寒义,但是并不是说十分严峻的冬天。而且我更想讲的是,深秋这个季节,最有可能不大会经过非常严峻的冬天,才能够迎来春天。调整会出现,但是这个调整恐怕是比较短的时期。所以我的基本观点讲的就是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U型的调整”,底部可能需要的时间略长一点,一两年的时间,但是最后还是会有一个上升的过程。这是我想讲的核心观点,然后借助金融的改革讨论跟大家探讨一些股权私募基金的话题。


  我的观点是属于比较少数派的,我的观点是这一轮下降主要是短期因素引起的,主要是房地产引起的。再往远看,中国经济是有三个最根本的特点组成的,推动的一个经济体。


  第一个特点,人均GDP仍然是非常低的,按照现在国际上通用的购买力评价计算,也就是说1美元等于4.3人民币,就算是按照购买力评价计算,不是按照我们市场汇率计算,人均GDP只有美国的20%。


  第二个重要的因素,中国经济仍然是一个开放经济体,外贸占GDP比重50%左右。几乎所有全球大公司,不管是汽车行业的宝马还是高科技的这些产业,几乎没有例外都在中国运行。所以中国的企业反过来讲,他们面临的是国际竞争。所以我们是在一个开放的,绝大部分市场化的经济体中间运行。


  第三个特点更重要。储蓄率,中国经济的储蓄率在所有大国经济里面,人口超过1000万的GDP里面仍然是最高的。整个经济体的国民储蓄率接近50%,所以三件事捆在一块,人均水平仍然是很低,开放的经济体、市场经济基本已经落地,生根,再加上储蓄率高。三件事搁在一块,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一个国家在这个水平上就开始出现增长速度的大幅度下滑,从前的日本、韩国、台湾地区,从前的新加坡都没有发生过。所以我坚信,我的基本结论想跟各位交流的就是,现在的调整是一个U型调整,是我们为过去房地产过快发展所买单的一个过程。所以我相信经过这轮调整之后,如果不出重大意外,如果三中全会宣布的各种改革能够落地的话,增长速度还会回去,还会回到7%以上甚至8%。这是我想跟各位交流的第一个观点。


  第二个观点,到底这轮调整需要多长时间?需要半年、一年、还是两年?这个问题上有一种观点,诸位可能听说过,来自于房地产行业的观点。包括任志强到处讲房地产再经过半年时间调整基本上能走出低谷,量、价可以齐升了。这个观点我也不太同意,我的基本判断是可能这一轮房地产调整需要一年到两年。也就是说,整个中国经济这一轮的降速、稳增长、增长速度下滑,这个过程恐怕还要一到两年。因为房地产行业是两个基本点,一个基本点是阶段性的城里的居民住房需求已经基本满足了。这是第一个因素。第二个因素更重要,这一点是房地产判断包括任志强他们所没有看到的,跟咱们有关系,跟在座的有关系。中国的百姓如果说过去十年主要的兴奋点,主要的财富保值增值兴奋点是买房子,现在已经转向了金融投资。为什么这么讲?你去银行看一看,在银行门口的那些退休的大娘、大爷,都在关心理财产品。用这个方式变相的绕过存款利率政府的管制,等于是用比较好的利息吸引存款。所以理财产品的风险比较小。


  因此现在我的观察,城市的家庭兴奋点已经从买房子转向了投资,金融投资,买理财产品。现在逐步的开始转向股市,股市的这一轮调整是慢热,已经开始了。但是很多百姓还是半信半疑,不管怎么讲,至少已经远离房地产了。所以这两个理由,一个是基本需求已经开始阶段性满足,再一个是理财产品金融投资是兴奋点,这两件事情告诉我们,房地产行业恐怕很难在半年之内或者一年之内就回到之前的每年9%、10%增长的局面。因此我们应该做好思想准备,整个中国宏观经济调整,U型的底部可能是比较长的。


  我们谈了宏观经济基本的前景,谈了房地产的调整,谈了U型底部的长短。最后金融是什么格局?这就谈到改革了。这一轮改革一年前全面的铺开,一年过去了,我有一个判断,我的观察是自上而下的改革推动比较快。自上而下的改革包括反腐、八项规定、作风转变、群众路线学习,这些比较快。相反,自下而上的,由基层去创新去探索、去试点,去摸索的这种改革很慢很慢。第二个特点,社会领域、政治领域改革比较多,但是经济领域动作还不算多。


  我认为这一轮的整体改革包括社会改革、包括政治改革,亮点是金融改革。金融上的改革思路讲的比较清楚,思路很清晰,动作也比较快。为什么金融方面的改革现在力度比较大?思路比较清晰?我有一个说法,也许不成熟,也许不正确,跟大家交流。我的观点是,金融改革有两个特点:一个是自上而下。第二个特点更重要,金融改革技术性很强。


  那么哪些改革?罗列一下,利率市场化,已经宣布了,三年时间,从今年开始三年到位。,资本帐户会进一步放开。第三个改革方向,资产证券化,银行资产要证券化,这也是改革的一个重要方向。再有一个改革方向,地方政府可以发债了,只要是总规模中央财政部控制,在大盘子底下,每一个地方政府申请批准之后给一个上线,现在可以发债。地方债它的期限可能会比较长,市场上比较缺的长期债券也会出现,这也是比较重要的一个改革方向。


  国外人民币国际化推的非常快,在法兰克福和伦敦都设了清算中心,这是出乎预料的,一般认为利率没有市场化怎么谈国际化?但是市场的反应往往超出我们这些搞分析的人的预期。落脚点,到底这一系列的分析跟大家有什么关系?跟你们诸位有什么关系?我认为关系非常密切,为什么?一,经济在调整,经济现在进入的是秋天,初冬。调整的过程中有很多的企业必须在金融上运作,有的企业要退出,有的企业要进来,有的产业要重组。别的不说,就说发电行业,当然这个行业很特殊,上个星期宣布的,2030年中国要二氧化碳排放封顶。之前习近平主席宣布,2020年煤炭要消费量封顶,这些都是巨大的承诺那么怎么办?我的分析,首当其冲就是发电厂得改。所有的东西,所有的能量消耗,能源消耗往电气化,电的发电非煤炭化,去煤化、核电化、风电化、太阳能化。这其中必须要有大量的长期性投资,必须要重组。老的煤电厂退出,新的电厂要建设,怎么弄?可能一个机制就是老电厂在新电厂发展中得一点收益它才有动力调整,这就是资本运作。就是跟你们这个行业有关的。


  所以调整的过程就是一个资本运作的过程。经济增速放缓,深U型调整对咱们这个行业不是坏事。


  再一个因素,金融搞改革了,之前没有的金融工具开始用了,沪港通也有了。各种金融工具,各种金融的一些政策在调整,在放宽,境内境外资金量个市场逐步打通。所以金融方面运转也更加灵活,银行压力也增加,现在可能直接给地方政府搞长期贷款,以后这个贷款恐怕会转给地方债,所以银行会腾出手里有大量资金能够辅助一些并购重组的进行。


  经济在调整,金融在加快改革,这个过程是我们这个行业最重要的信息。应该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讲是利好,对其他行业可能是利空。所以衷心的希望各位朋友能够抓住机遇,在一轮调整过程中能够发挥你们的作用,能够获得更多的发展机遇。谢谢各位!


  (以上内容根据嘉宾发言实录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中华股权协会投资